【大公報訊】記者方俊明廣州電:廣東因毗鄰港澳,每年辦證量居全國之首,佔全國的30%。記者昨日首次走進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證件控制中心,揭開港澳通行證從製作、塑封、製簽、核驗等一條龍過程。同時,幾代「回鄉證」、往來港澳通行證也一併展出,從塵封的「本式」到光亮的「卡式」,也見證了粵港兩地交往的日趨便捷。
作為出入境證件控制中心的「元老」,蔡翠萍對證件電子化改革前後變化的感受尤為深刻。「以前我們生產港澳通行證首先要進行調度,比如一個批次有40條製證數據,就需調出40本證件,一個證件號碼配一條數據,若製證中途出問題,該批證件就得重新調度、配證。還有貼簽註是純手工,一張一張匹配着證件去貼,這個最耗時間。」
她說:「一本證從數據上送到製作完成,要耗費3-4天。電子化改版之後,實現了自動調度,批量製證。只需要把空白證件放進卡槽,一體機自動完成之前的所有製證流程。」
在證件中心,記者也一下子「見識」了全部三個版本的「回鄉證」。從1980年本式,到1999年的泛黃卡式,再到2013年類似內地居民身份證的新卡式。而往來港澳通行證則經歷了5個版本,從最早期的1951年單一的紙張式,到「2000版」再到如今的電子證,見證着內地居民赴港澳由難變易,由繁變簡,不斷地促進兩地的交融。
自近年廣東全面推行往來港澳通行證等電子化改革,上線啟用自動化生產設備,每日製證量從原來的1.8萬本(張)大升至現在的3.5萬本(張),居民辦證時間由以往的15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今年還研發出全國首創的出入境證件自動分揀、封裝系統,證件分發和寄遞封裝提速三倍,可實現「當天製作完成當天封裝寄出」。目前,赴港澳通行證領證時間普遍比以前提前了2-3個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