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人家]薛鴻瑢快樂園丁愛心育人

時間:2016-06-05 04:00:10來源:大公網

  圖:薛鴻瑢不願將自己包裝成“補習天后”,更願做一個以愛心育人的“園丁”\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在“補習天王”廣告滿天飛的年代,創辦“小北京教育”(“小北京”)、在港教書育人16年的薛鴻瑢,卻始終不願做“補習天后”。在她心目中,教育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交流,也是如朋友般的相處,而非商業化的手段。她感嘆說,時下社會,不少家長和老師都將教育當成一種交易,“就是拿錢買service(服務)”,會令社會更加功利。但薛鴻瑢堅信,金錢換不回知識,她還是更願做一個以愛心育人的“園丁”。\大公報記者 文軒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從小秉持這一理念的薛鴻瑢出生於北京,上世紀80年代來到香港,不知不覺已度過30個年頭。在此期間,她靜心研讀,取得香港理工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隨後於2000年創辦“小北京”,以小學生為主要對象,教授中文和普通話,並將之辦得有聲有色,如今全港已有六間分校。回顧這16年的教育歷程,薛鴻瑢既曾遇到不公的辛酸,亦有育人成才的喜悅。

  教育不是買賣

  在香港從事教育行業,免不了會碰到“怪獸家長”,薛鴻瑢也不禁大吐苦水,“有的家長帶孩子來,每周只上一個小時,還經常請假,孩子上課也不合作,結果三個月以後,孩子在學校考試的成績沒有進步,家長就對我們大發雷霆,我們也只好一笑置之。”而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個學生在“小北京”從幼稚園讀到中學,全程由菲傭接送,家長幾乎從頭到尾都沒露過面,但卻不時地通過電話“咆哮”,稱孩子成績未如理想是補習班的責任。“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老師也很無奈。”

  單是“怪獸家長”也就罷了,更令人難以應付的是,香港重英輕中的教育環境。薛鴻瑢在香港待了數十年,早已習慣了中英混合使用的語言習慣,在接受訪問時也會夾雜個別英文單詞,但並不認為這會影響語言的純粹性,而是一種中西薈萃的體現。不過她坦言,許多家長都不太尊重中文老師,“小北京”的老師都受過不少氣;有家長更是把送孩子到補習班視作一種交易,“他們有的很功利,甚至把教育也當成商業化,認為只要花錢讓孩子來補習,就能夠換來好成績,而完全不理會孩子是否有努力學習”。

  每逢寒暑假,各種“補習天王”的廣告充斥?市場,但薛鴻瑢依舊堅持自我,不願將自己包裝成“補習天后”,“這些我做不來,要我選的話,我更願意做園丁。”她淡淡地說。

  與學生亦師亦友

  薛鴻瑢的母親是出色的小學老師,她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比較傳統的教育,在她心目中,教育就如唐代韓愈《師說》中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只不過如今與時俱進,老師不再是手執教鞭、一臉嚴肅的形象,更多的是與孩子像朋友一樣,平等相待,以愛心包容,所以不願意把教育當做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事實上這也辦不到,因為孩子不願學,你再怎麼努力教也沒辦法”。

  “人快樂,生活才會感到正面”,薛鴻瑢並沒有因為激烈的競爭環境和相對弱勢的中文補習而有所抱怨,“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和別人去比,我們做好自己就好。”她說,在“小北京”擔任老師,有愛心是必須的,必須把教中文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一件有意義的事,而不是純粹的一份工作,這樣日子才過得開心。

  可能正是由於這份輕鬆心態的緣故,已近不惑之年的薛鴻瑢,臉上卻並未流露出太多歲月的痕跡,即便在香港這一生活節奏如此緊湊的城市,她依然盡力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這可能跟我的職業有關係吧,跟孩子一起對我來說,是一種bonus(獎勵)。”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