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演唱會門票,能玩出什麼花樣、做出什麼文章?
近日,海口用陳奕迅FEAR and DREAMS世界巡迴演唱會5場演出、近6萬入場觀眾,又一次給出了答案。
憑着這張門票,歌迷樂享一繫列優惠玩轉海口,海口也因此撬動消費3.95億元。皆大歡喜。
與此同時,海口的國際影響力也獲得深度認可——6月23日,2025年度《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報告》發布,海口入選2024年度國際傳播影響力Top30城市,以及年度潛力上升城市。《報告》提到,2024年海口蓬勃發展的文化演藝產業和國際化消費活力,強勢吸引全球目光。
藝人願意來、歌迷願意留、商戶願意寵,在競爭白熱化的「演藝紅海」,濱海旅遊城市海口的國際影響力何以持續放大,並建立起這樣「三向奔赴」的感情?這份奔赴的默契又將對海口打造國際演藝之都帶來怎樣的驚喜與期待?
這是一種怎樣的「三向奔赴」?
從數據來看海口打造國際演藝之都的經濟賬——
陳奕迅演唱會5場,入場觀眾5.91萬人次,島外觀眾佔69.26%,遊客總花費3.95億元。
時代少年團演唱會2場,場內觀眾7.01萬人次,島外觀眾佔比95%,遊客總花費6.55億元。
坎耶·維斯特演唱會2場,觀眾近8萬人次,島外觀眾超95%,遊客總花費約7.3億元。
周傑倫演唱會4場,入場觀眾15.46萬人次,島外觀眾佔比約62%,實現旅遊收入9.76億元。
顯然,身處熱帶海島,海口並沒有因為交通成本相對較高而冷卻歌迷的熱情。那麼,如何攤薄這份額外增加的交通成本?這不僅是歌迷購票時的價值權衡,更是海口打造良好的演藝經濟生態必須要考量的問題。
首先,政府、市場齊發力,真金白銀讓歌迷得優惠。
陳奕迅演唱會期間,酒店住宿8.8折、景區入園門票免費、盲盒菜品免費、3888元的免稅購物代金券、滴滴出行專屬優惠券包……海口市大量商家推出了多項歌迷專屬優惠服務,海南省也發放了滿150減30元的演唱會專屬餐飲消費券。
梳理可知,從海南省、海口市到海口各區,都發放了多輪針對旅遊的消費券。這些政府主導的促消費行為又有力撬動了本地商家配套發放更多優惠券。不難看出,各方都在釋放實實在在的福利歡迎歌迷到來。
為了進一步聯動商家,共同放大演唱會經濟效應,2024年,在海口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以下簡稱海口市旅文局)推動下,海口還創新成立了旅遊文化體育產業發展聯合會,以聯合會為抓手,實現海口「文體旅商展」行業一盤棋。海口市旅文局近期還探索將「觸角」向外延伸,和攜程合作推出「演出門票+酒店」套餐,通過線上交易平台鏈接歌迷消費場景。
從政府主導到聯合會成立,從單個行業到覆蓋吃住行遊購娛全產業鏈,從商家單打獨鬥到全城聯動,可以說,海口打造國際演藝之都,從頂層設計開始,有謀劃、重落地、常創新,一步一個腳印,厚積薄發。
其次,花樣「寵粉行動」,給足情緒價值。
機場、出租車、景點等都在放陳奕迅的歌,全城200多個陳奕迅元素打卡點位,陳奕迅立牌隨處可見,海口一商場內立起了5米高巨型陳奕迅卡通充氣人偶……在陳奕迅演唱會期間,海口多處精心設置融合音樂熱情與城市特色的主題打卡點。
這樣的賓至如歸讓許多歌迷自發在網上表白海口。連陳奕迅本人都打卡了巨型充氣人偶,並表示:「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
既能看到演唱會,又能感受到全城服務歌迷的熱情,還能切實得到實惠,這樣的城市邀約盛情難卻,歌迷自然願意來。
而歌迷在海口數億元的消費流向了哪裡?
比如,陳奕迅演唱會的6天時間內,海口一商場推出多品類折扣,日均客流量突破4.8萬人次,同比提升38.8%,零售總額突破3000萬元,新增會員超3萬人。
又如,海口一家知名餐飲品牌推出了陳奕迅粉絲套餐,相當於8.2折。演唱會期間(6月13日至6月22日),營業額同比增長12%。
這樣的「寵粉」讓利也讓商家嘗到了消費增長的甜頭,商家打心底歡迎更多藝人來海口辦演唱會。在陳奕迅演唱會期間,多家本地酒店就在自己的官方社交賬號喊話:「陳奕迅,海口歡迎您!」商家的心態也由「讓我做」轉變為「我要做」,紛紛主動報名參與「寵粉行動」,福利也就越來越多樣化。
比如,海口一酒吧就是此次主動報名「寵粉」行動的商戶之一。截至6月24日,持演唱會門票的歌迷共拉動門店消費7萬元,平均單日營收比日常增長約6200元。
此外,免稅城等參與陳奕迅演唱會「寵粉」的商家數量也較之前都翻了倍。
這樣多贏的局面,正是海口多元探索「票根經濟」的鮮活印證:通過覆蓋「吃住行遊購娛」各類需求的「寵粉」優惠,主動為歌迷創造更多消費場景,延伸歌迷在海南的消費鏈,讓歌迷和商家都各得其樂,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藝人更願意來、歌迷更願意留、商家更願意寵,進一步推動落地海口的演藝活動越來越多、本地消費市場越來越火。
一繫列「演藝IP+消費生態」的化學反應,正推動海口加速向國際演藝之都邁進,併為撬動時尚活力消費之城註入強勁動力。
何以在「演藝紅海」彎道超車?
和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相比,海口在經濟體量、人口基數、產業鏈完整性等方面並無優勢,而身處熱帶島嶼的地緣因素又拉高了演藝經濟的成本。
要想彎道超車,在演藝經濟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海口有何優勢?
自貿港政策優勢——
承辦國際級大型演出,涉及演職人員和演出器材的簽證和報關、入境觀演遊客落地簽等方面。這是許多城市的短板,卻恰恰是自貿港的優勢。背靠大樹好乘涼,在自貿港免簽政策加持下,無論是藝人團隊還是境外歌迷,落地海口都十分便利。比如,坎耶·維斯特200多人的境外團隊順利入關,以及在2場演出之間,坎耶·維斯特因個人原因多次往返日本、中國香港、中國海口三地,也是得益於便捷的免簽政策。
真金白銀鼓勵支持——
在此基礎上,海南省及海口市先後從制度政策層面加碼,明確提出支持大型演唱會、音樂節,對引進的主辦方給予幾十萬元至幾百萬元不等的獎勵。根據5月21日出台的《海口市促進文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符合條件的企業最高可以拿到1100萬元獎勵。
政策便利、高額獎勵,無疑進一步增強了海口對主辦方的吸引力。但在政策讬舉之外,我們也不能忽視,海口作為自貿港核心引領區的改革魄力和擔當,這恰是讓政策紅利轉化為產業動能的關鍵密碼。
以2024年火爆全球的坎耶·維斯特世界巡迴試聽會為例。
實際上,這是海南建省以來舉辦的首場國際級大型演出活動,這意味着,在這場演出之前,海口幾乎沒有類似經驗可供藉鑒。
在前期謀劃階段,海南省及海口市兩級政府積極與文旅部溝通,文旅部啟動部級會商機制,協調多個部門研判,給予高位指導。同時海口市也制定了風險應對預案,並指導主辦方將行為規範等方面寫進與藝人團隊的合同中。
在舞美設計上,讓坎耶和歌迷紛紛點讚的全稻草舞台裝置,放眼國內,也堪稱獨樹一幟——舞台規模佔據體育場的全部場芯,更是以64萬株阻燃稻草搭建而成。在制度方面,海口先行先試推出大型演出活動審批「一件事」政策。坎耶試聽會首場演出期間,主辦方提出加場申請,相關部門現場研判、現場評估、現場審批,當晚即通過了加場審批。從突破性的舞台設計,到加場審批的「海口速度」,海口展現出的高效和務實,不僅讓演藝構想得以完美呈現,也讓人看到了這座城市在演藝行業「試驗田」的特質。
坎耶試聽會的巨大成功,讓經營主體看到了海口、堅定了信心,重量級國際演出接踵而來——2024年11月,美國五大樂團之一的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在海口奏響,「斷眉」查理·普斯(Charlie Puth)巡迴演唱會亞洲首站在海口開唱;今年6月,百老匯英文原版音樂劇在海口連演6場……近年來海口也憑藉著旅遊、文化、體育、會展全行業鏈條的高效資源整合和高質量配套服務,創造了文旅部點讚的「海口演藝效應」。
這樣的效應,絕非偶然。一連串 「首演」「首站」 的落地,背後是藝人、歌迷、商戶「三向奔赴」的默契,是資源整合與服務創新的巧勁,更是海口在「演藝紅海」中彎道超車的破局之道。(習霽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