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北京報道:申萬宏源理財研究高級分析師彭文玉在「申萬宏源2018夏季策略會」上表示,中國的CDR試點初期更多將側重探索與嘗試,因此發行規模不會很大,預計中國存託憑證(CDR)初期募資規模或在2600至46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且今年下半年CDR募資規模或約500億元。
中國CDR從3月30日試點意見發布,到最終配套細則完善,前後不足3個月。彭文玉說,較之國際上其他市場發行的DR,CDR制度設計上更多結合了中國市場實情並加以完善。
申萬宏源的報告指出,假設擬回歸的12家紅籌企業(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網易、騰訊控股、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阿里雲、美團點評)中,已上市的前7家企業CDR募資規模與總市值比例為2%至4%,未上市的後5家CDR募資規模與總市值比例為6%至8%,那麼CDR初期募資規模或在2600至4600億元。
申萬宏源的統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IPO、再融資募資額合計4246億元,同比下降754億元,「這為CDR發行騰挪出較大融資空間,預計下半年CDR募資規模或約500億元」。
彭文玉預計,CDR配售方案將參考「工業富聯」網下和戰配的部分股份鎖定方案,鑒於此,CDR上市後1年內的拋壓不會太大。考慮到CDR不能自由轉換,其與海外市場的套利空間幾乎沒有,上市後的價格表現與海外市場的聯動性料大為弱化,且更多體現A股自身邏輯。
申萬宏源的報告也預計,上市初期CDR標的或大概率收穫一字板式較大漲幅,但上市後其估值將與A股新經濟優質企業趨於一致。另一方面,未來CDR或IPO發行節奏將或保持常態,擬回歸的12家紅籌企業目前的估值,與A股相應行業估值水平仍有一定的安全邊際。
申萬宏源相信,隨着A股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深化,若CDR與基礎股份的轉換限制不斷放鬆,中國新經濟板塊估值料與國際成熟市場進一步接軌,新經濟企業在A股上市公司中的佔比將明顯提高,屆時資本市場整體產業結構將更趨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