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兩大基金為祖國育英才

時間:2018-06-22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興業2002年在上海南京西路正式啟動興業太古匯項目,去年重裝亮相,成為潮人打卡聖地

  「父親一直教導我,賺錢只是市場經濟中的指標,而不是目的,對事業成敗的責任和如何使事業健康發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不僅傾情於對祖國經濟建設的貢獻,對國家科技的發展和教育事業也十分關心。」查懋成表示,國家的改革開放離不開各行各業人才的貢獻,因而很欣慰能夠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繼續在人才培養上盡綿薄之力。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要求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發展中國經濟、科技和教育,「當時,父親就決心要盡自己的力量為推動中國的科研事業率先作出奉獻,他於1994年捐資2000萬美元,發起創立了求是科技基金會,獎勵那些為祖國科技研究和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查懋成回憶稱,那時候查濟民不僅親自參與評獎,還邀請楊振寧、陳省身、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等世界頂級科學家為顧問並參與評獎。每年向一批在數、理、化、醫等自然科學領域有卓越成就的內地學者頒發高額獎金。

  據悉,求是基金會成立二十年來,已獎勵「兩彈一星」的功勳、神舟飛船的設計專家以及治理沙漠、保護生物、保護環境等方面等千餘位傑出科學家和青年科技英才。「也因為這樣,父親當時是被邀請參加觀看神舟五號發射升空全過程的唯一一位港人。」查懋成笑言,當時查濟民還在臨行前激動地作了一首詩:「百歲鄉童淚漣漣,今日狂歡奔酒泉。落後貧窮掃將去,神舟直上九重天。」

  除了求是科技基金會外,以紡織業起家的查濟民還在1992年先後投入了3000萬港元,設立了桑麻基金會,獎勵為祖國紡織業科研和教育作出貢獻的優秀人才,鼓勵他們努力鑽研,促進紡織技術的進步,繼往開來,發揚光大,為使我國從紡織古國、紡織大國,躍進成為世界紡織強國。查濟民在世時,除2006年因病缺席外,每次頒獎盛典他都親臨主持並講話。正是感受到了父親對於傳統民族工業的深情,查懋成直言,「雖然現在紡織業不景氣,紡織廠大多逐漸搬離大城市,但是這個基金我們依然沒有撤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