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麗違法宣誓被DQ,懸空的九龍西地區直選議席可望在半年內舉行補選,反對派內部仍就誰人出選、誰人替補相持不下,劉小麗以為聯合民主黨、公民黨「欽點」工黨李卓人做「PLAN B」,就可以再次「屈機」,迫勢孤力弱的民協馮檢基就範。然而,馮檢基這次卻拒絕讓步,狠批「欽點」反民主,更揚言不惜退出民協,另組一個民生平台自行參選。在馮檢基「企硬」之下,民協亦轉趨強硬,堅持要舉行所謂的「初選」。
自封「共主」 擅定「PLAN B」
面對馮檢基的「不識時務」,劉小麗日前直斥對方,稱「被威權打壓」是誤解,自己有信心說服馮檢基接受安排。她更大言不慚的指,由被DQ的人士欽點後補人選才是主流,早前周庭「欽點」區諾軒參選,在當選後再聘請周庭做議員助理的所謂「周庭模式」,劉小麗更指是反對派的主流共識雲雲。
看來,劉小麗真的把自己當成反對派「共主」,什麼「欽點主流論」根本只是劉小麗與民主黨、公民黨搞出來的密室協議,根本不是什麼主流共識,更毫無一點民主精神。劉小麗及周庭由於被DQ的身份,獲反對派優先支持參選亦屬合理,但他們被拒於參選門外後,有關的支持和協定已不復存在,他們並沒有任何權力「欽點PLAN B」人選,因為反對派的協定從來都只是支持被DQ者,而非被DQ者「欽點」的人,當中的邏輯是很清楚的。
上次港島補選,周庭成功「欽點」區諾軒,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其他反對派政黨並沒有派人參選之意;二是反對派一直未有討論「PLAN B」人選問題,直到周庭在報名時才發現自己不能「入閘」,已沒有時間「選舉PLAN B」;三是區諾軒同屬「自決派」,也算「香港眾志」的同路人。雖然周庭最終成功「欽點」區諾軒,但有關做法卻引來廣泛爭議,周庭及區諾軒亦同樣受到不少批評。
這次劉小麗「欽點」李卓人的情況更加離譜。劉李二人並無任何關係,亦不是黨友,劉小麗根本無資格、無道理將參選權轉讓李卓人。而且民協等其他反對派政黨都有意參選,加上距離選舉期還有一大段時間,既然「欽點」李卓人不能得到整個反對派認同,「初選」肯定是最合適、也最服眾的做法,怎會如劉小麗所言「初選」只屬「退而求其次」?
對反對派支持者來說,既然各政黨都有意派人參選,舉辦一場「初選」,讓反對派支持者先行投票選出代表,才是符合民主精神的做法。如果好像劉小麗般與民主黨、公民黨商議於密室,再迫其他反對派政黨就範,繼而要求反對派支持者必須支持其推出的人選,甚至不惜「含淚投票」,何來一點民主精神?劉小麗以及一眾反對派人士,平日將「民主」掛在口邊,但在這次九西補選的人選上,卻最缺乏民主精神,劉小麗竟然指「欽點」屬主流意見,難道這就是她要爭取的所謂民主嗎?
「爭地盤」掀內鬥
當然,有反對派人士說,建制派不是同樣沒有舉行「初選」嗎?所以搞「初選」也非一定,這種說法似是而非。首先,反對派要搞「初選」,是因為有多名人士都希望出選,彼此誰也不服誰,這樣自然要進行「初選」。
但建制派從來重視各黨派的協調,每次都能順利推舉出一名眾望所歸參選人,繼而全力支持,並沒有出現反對派互相爭奪的情況,這種大局為重的精神,正是建制派的一大優勢。既然各黨派都能大局為重,共同推舉一名人選,這樣自然沒有必要進行「初選」。
而反對派的情況卻沒有任何可比性,民協直斥「欽點」無理,其他小黨也是敢怒不敢言,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是辦一場「初選」最好,否則如何服眾?但現在劉小麗卻要「霸王硬上弓」,迫民協就範,更散播所謂「欽點主流論」,完全是打着民主反民主的表現。
現在形勢很清楚,馮檢基拒絕再次被「屈機」,如果民協不支持他向劉小麗說不,他就會退黨另組平台參選,擺出一副非戰不可的姿態,如果劉小麗及民主黨、公民黨一意孤行,馮檢基也會奉陪到底。至今劉小麗的態度仍然強硬,就是堅拒舉行「初選」,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並沒有讓李卓人穩勝的信心。
李卓人雖然是反對派資深政客,但根據地一直在新界西,而工黨在九龍西也沒有多少樁腳,加上經過上屆被戴耀廷的「雷動計劃」「雷」走了,李卓人聲勢已是江河日下,「空降」與馮檢基補選爭出線權並沒有穩勝把握。如果讓馮檢基勝出,劉小麗以及民主黨、公民黨豈不要轉為支持他們看不起的馮檢基?而馮檢基如果最終獲勝,豈不令九龍西「多隻香爐多隻鬼」,令民主黨、公民黨平分九龍西反對派地盤的圖謀粉碎?所以,劉小麗等人一直堅拒搞「初選」,原因正在於此。情況發展下去,兩者各不相讓,很可能就是一場「晒冷」,看最後誰先縮手,這難道就是反對派所謂的民主程序、民主精神嗎?
議員說到底就是服務市民,議席是屬於市民,不是屬於政黨。上次九龍西補選,反對派找來一個毫無地區工作經驗的姚松炎,結果敗給予扎根九龍西多年的鄭泳舜,這次又打算找來與九龍西毫無關係的李卓人,也不見得有多少勝算。當然,劉小麗等已經鐵定要阻止馮檢基參選,自然沒有退讓之理,兩派就着九龍西參選的內鬥,也將會持續下去,直至其中一方投降為止。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