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7月份立法會休會大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經過一波三折後,立法會本月6日開始就《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但是進展並不順利。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預計9月通車,法例通過時間實在緊迫。為此,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要求將75項修正案中與本草案密切相關的24項拿出來進行辯論,並預留兩個星期、合共大約36小時的會議時間,完成二、三讀的立法程序。梁君彥表示,議員其實有足夠的時間,亦希望他們能夠善用時間,做好這個工作。
「一地兩檢」合法合憲
但是,期待中的本月7日完成二讀辯論並沒有實現,辯論將押後到本星期繼續。反對派已經決定在立法會內外抗爭。配合在議事廳內的動作,他們謀劃14日晚在立法會示威區舉行集會。
二讀辯論沒有完成,與某些議員更質疑的「辯論時間」是否足夠無關。立法會於今年年初首讀該《條例草案》,已經歷時4個多月。為完成二讀,立法會於2月2日成立由64名議員組成的法案委員會,對《條例草案》詳細研究。迄今經過40多小時、20多次會議以及18個小時的公聽會,已比較全面充分討論了有關「一地兩檢」安排的各種問題。
同時,為解決高鐵西九龍站「一地兩檢」的法律問題,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在2017年11月簽署「一地兩檢」合作安排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於2017年12月27日批准了合作安排。換言之,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常設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對「一地兩檢」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決定,令「一地兩檢」擁有堅實的法律基礎。
所以說,立法會主席最新的安排已經平衡了議員參與立法會的權利,是根據現實需要就有效率的運作而作出的安排。如果議員們真心認為就草案進行討論時間不夠,那他們應爭取時間發言,而非不斷「拉布」、清點人數,阻撓會議進行下去;他們一邊抱怨時間不夠,一邊執着地「拉布」,這究竟是時間不夠還是足夠呢?
在整個「一地兩檢」辯論過程中,我們看到,雖然今天香港社會環境正在朝相對平和方向發展,但反對派依然按照一如既往的思路,將「一地兩檢」辯論推上對抗的路子。樹欲靜而風不止,市民期待能在「大和解」下進行的「理性問政」依然不見蹤影。
反對派議員反對「一地兩檢」,顯示其根本不尊重常識理性,不尊重市民對常識的客觀判斷。「一地兩檢」在美國與加拿大之間有,歐洲英法等國之間有。而且在我們身邊,香港和內地之間的深圳灣口岸,「一地兩檢」已經實施了10多年,彼此相安無事,運作順暢。
對於這些客觀存在反對派視而不見,依然要頑固地堅守其對抗的本質,逆民意而行,將之高度政治化和妖魔化。而且某些議員完全無視過去一年來香港社會各界的多次討論和共識,扮懵懂批評政府,認為政府並沒有給出必須在西九龍站「一地兩檢」的理據。這不禁讓人納悶,他們是生活在其他星球與香港社會絕緣嗎?
意識形態的站隊蒙住了議員的眼睛和內心。這些年,隨着立法會暴力、「拉布」、流會的不斷出現,市民期待的「理性問政」已經漸行漸遠。此次「一地兩檢」,反對派議員依然將理性屏蔽,憑藉「想像力問政」。而且這種想像力已經遠遠超出正常人的思維範圍,意識形態操控他們的判斷。一些議員聲稱,西九龍站一旦實行「一地兩檢」,將意味着國家對香港實行「全面管治權」。這樣的指控除了空洞的恐嚇,有任何建設性意義嗎?如果中央真的要對香港「全面管治」,何須找「一地兩檢」這個理由?
西九龍站「一地兩檢」是香港和港人的利益所在,有多數民意的支持,高鐵開通後的實施將是大勢所趨,這是一年來社會的共識。廣大市民歡迎議員就「一地兩檢」條例草案進行認真審查,為的是更務實地解決「一國兩制」實踐下的這個新情況,令「一地兩檢」在未來實施中更有可操作性,避免可能出現的漏洞,但絕不是希望「給孩子洗澡的同時把孩子倒掉」。反對派一意孤行的結果,正如魯迅所言: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凡事對抗 損民不利己
從某些反對派人士的語境來看,反「一地兩檢」是表因,反「一國」、反對與國家融合才是真。他們的反對理由甚至暴露出某些人的「港獨」心態。有議員將西九龍站「一地兩檢」比作「割地」這顯然是不同主權國家之間的語境,是建立在「完全自治」甚至是「香港獨立」前提下的結論。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7條列明香港土地屬於國家所有,由特區政府管理及支配收益。而且香港的高度自治並非完全自治。國家正是在尊重香港「一國兩制」前提下,作出在西九龍站實行「一地兩檢」的安排是合憲合法。如果有人想以「司法覆核」來推翻這一決定,那他能以什麼理據來證明香港是一個「獨立」的地方呢?
事實上「一地兩檢」問題的本質爭拗,還是是否要融入國家這個本質性的問題。香港一旦連接入內地高鐵網,不僅香港經濟融入內地的速度加快,港人認識內地、融入國家的腳步也必然加快。這正是為什麼反對派無法以「理性問政」的態度來面對「一地兩檢」的根本原因。
隨着廣深港高鐵通車在即,每逢周末一車車的港人前往大灣區考察看房,期待在未來「一小時生活圈」中改善生活居住條件。潮流已經就在眼前,任誰都無法阻擋了。也許,在當下的政治環境下,期待理性問政不過是奢望。但是反對派要想一想,搞對抗、損害香港的整體利益,做損害香港市民利益的事情,對反對派就一定有利嗎?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