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哈羅」棄繁就簡 反映學習中文趨勢

時間:2018-06-09 03:15:33來源:大公網

  本港著名「貴族學校」哈羅國際學校近日知會家長,由明年新學年開始,小學部中文科將會停用繁體字,改用簡體字上課。

  對哈羅校方這一決定,學生家長有不同反應,教育界人士也表示關注,而《蘋果日報》則拿來大做文章,扯上「一國兩制」,將問題政治化。

  哈羅校方此一舉措,亦非「空穴來風」,事實是,國際認可的IB考試(國際通用預科文憑)當局早前已經宣布,自二○二○年起中文科試卷改用簡體字,哈羅學生不考香港高考考IB,自然需作出配合。

  今日特區,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學生學習普通話與中文簡體字,國際學校都走在香港本土學校的前面;國際學校的學生「小老外」,普通話琅琅上口,說來比中國孩子還要「字正腔圓」,但本港卻有人為小學「普教中」而跳起來反對,指為什麼「洗腦」。看來有朝一日,「禮失求諸野」,外國青年使用普通話、簡體字與內地溝通辦事的能力在香港青年之上,將不是什麼「奇聞」。

  顯然,哈羅學校與國際IB試改用簡體字中文,是一項出諸學生未來升學就業前途的考量。今天,中國大國崛起,經濟總量已僅次於美國而居全球第二,未來要和中國做生意或升學就業,不懂普通話、不諳簡體字,是要「執輸行頭」吃大虧的。因此,具國際視野的教育機構已無不為此一主流大勢作好準備,培訓學生的普通話和簡體字能力。特朗普訪華期間,外孫女朗讀唐詩的錄影一幕,為他此行加了不少分,習主席也看得笑逐顏開、大拍手掌。

  因此,對哈羅及其他國際學校全面使用普通話和簡體字授課,以至本港部分有學生參加IB考試的學校日後也將步其後塵,是一件用不着大驚小怪、更不容阻撓和反對之事。對一個十三億人口大國的通用語言和文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甚至要視之為什麼「大陸中文」、「洗腦赤化」而大加反對,不是狂妄自大,就是愚昧無知。至於企圖以什麼「保衛繁體字」為名來鼓吹「本土」和「港獨」,就更是螳臂當車、注定失敗的了。

  就本港教學語文問題,回歸後特區政府已制訂「兩文三語」政策,取向是正確和可行的,港生如能真正掌握「兩文三語」,中文方面更是繁體、簡體兼擅,那麼,未來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全國「十三五」規劃中就可以大展身手、「想輸都幾難」矣。

  當然,中文簡體字是不可不學,但繁體字則絕不可丟。事實是,文字不僅是一項功能性的學習、工作和溝通工具,更是一項具有民族性和歷史文化的傳承,漢字的形聲會意和「望文生義」是精妙絕倫的創造,中文繁體字書法更是美不勝收的藝術。

  未來本港學校教育除了要全面使用普通話和簡體字外,大可同時使用繁體字,如鼓勵學生多讀繁體字課外書,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