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應 堅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關於進一步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管理,支持金融市場開放有關事宜的通知」。「通知」對跨境同業拆借、帳戶融資、債券回購、清算行存款準備金及滬港通等涉及跨境流動性管理的政策作出新規範,進一步拓寬了離岸市場資金流入途徑,有助於熨平離岸人民幣拆息波動,對於離岸人民幣市場長遠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人行的新規適逢其時,首先是加強離岸流動性管理條件成熟。2015年「8.11匯改」後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境外投資者一度對人民幣信心下降,拋售人民幣兌換美元。國際炒家亦趁機借「貨」拋空,引發離岸流動性持續抽緊。內地加強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阻斷炒家資金來源,有效地抑制了嚴重的套利及做空人民幣行為,逐漸恢復了離岸市場秩序。從去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趨於穩定,顯示出穩中趨強的基本特徵,各項人民幣業務指標開始回穩,市場推動人民幣國際使用的力量不斷增強。人行採取措施推動跨境資金有序流動,便是在新的市場環境下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舉措。
其次,加強流動性管理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保障。近兩年離岸市場資金池出現較大幅度萎縮,香港人民幣存款從高峰時一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降至最低5000億元,令離岸人民幣貸款及點心債發行受到不利影響,銀行拓展人民幣業務遇到較大困難。去年下半年,香港人民幣存款雖有所反彈(到今年三月底存款餘額5500億元,比低谷反彈一成左右),但由於資金池已明顯縮小,規模稍大一點的資金需求(如跨境資金調撥或發債)都可能引發同業拆息波動,並導致資金成本抽升。今年以來,人民幣香港同業隔夜拆息便有幾次突破4厘。新規引入必將減少離岸市場急劇波動,為離岸人民幣業務進一步復甦創造有利條件。
再者,人行此次調整跨境資金流動政策,開啟了新的跨境人民幣使用途徑,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更趨多元化。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原則是服務實體經濟,為境內外企業跨境投資和貿易活動提供便利。事實證明,在此框架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適應了市場需求,受到市場的普遍歡迎,可達到預期效果。2009年內地試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短短幾年時間,結算規模迅速增長,成為人民幣流出的最主要途徑。在此基礎上,人民幣國際使用從經常項目轉向資本項目,從企業轉向銀行,人民幣流出渠道不斷得到拓寬。
此次人行恢復跨境同業拆借、帳戶融資、債券回購等業務,境內銀行可在合法合規並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向境外提供資金。而港澳清算行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為零,不僅令代理行和清算行模式保持政策一致性,也釋放了清算資金,並增加了離岸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
港應主動跟進政策
最後,人行完善滬深港通資金匯兌機制,將提升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動的發展空間。根據滬深港通制度安排,境外投資者若要投資滬股,須動用自有人民幣資金或在港交所相關安排下兌換人民幣。隨着人民幣匯率趨穩,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上升,通過滬深港通投資境內股市需求必會不斷上升。若境外投資者大規模兌換人民幣購買滬股,則不僅增加了流動性壓力,而且還會推高匯率,增加投資者兌換成本。人行為境外投資者開通境內兌換渠道,並允許進行風險對沖,將有助於保持滬深港通平穩發展,同時也令更多資金流入香港,擴大資金池規模。
總體上,人行完善跨境流動性管理措施,顯示人民幣匯率趨穩後,人民幣國際化確實呈現復甦態勢,相關政策調整將有助於穩固人民幣國際使用回穩向好。對香港金融業來說,面對人民幣國際化加快發展的重要窗口期,應更主動分析市場需求變化,積極跟進政策調整步伐,設計相關產業和業務,爭取捕捉更多業務機會,鞏固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