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全運會進行得如火如荼,香港舞台同期亦響起摩登粵劇《頂頭鎚》,似是呼應全運會的體育氣氛,也是香港劇壇極具意義的跨界創作,將音樂劇、戲劇和粵劇融會貫通,成為一齣具實驗意義的現代劇場作品。進念.二十面體製作的《頂頭鎚》,改編自資深劇作家陳敢權為香港話劇團創作的同名劇作。原劇以音樂劇的形式,講述一九三六年中國內地與香港派出足球隊參與柏林奧運會,其間經歷千辛萬苦,劇中主角鄭開滿和林家振逐步超越自我,不單邁向個人目標,同時為國為家達到更高理想。
由「進念」胡恩威導演《頂頭鎚》而成摩登粵劇,全劇保留了原著的基本角色和故事主線,展現了當年社會存着的階級:鄭開滿代表的草根階層與林家振代表的上流社會,如何摒棄成見,透過運動比賽互相融合。全劇亦交代了抗日戰爭初期,港人如何守護自我,並且回歸內地協助抵抗日軍。藉着人情互勉和激昂志氣,《頂頭鎚》成為一個具溫情熱度的勵志故事。
胡恩威導演的版本滲入粵劇和科技元素,將原著劇作翻新及再創造。原劇透過滿場熱鬧的歌舞場面,在舞台上展現虛擬的足球比賽。「進念」版本同樣以現代空間及服飾為形象,八位演員運用戲曲做手為形體動作,配合故事所述的運動形態,合力展現了美化的競賽場面。年輕粵劇音樂家楊健平擔任音樂總監,並聯同兩位樂師彷如本地粵劇慣常形式,於「雜邊」(即舞台右方)組成樂隊。三位樂師以電子樂器伴奏,完全能夠發揮粵劇鑼鼓的拍和效果。全劇樂曲以梆黃及小曲組成,當中例如分場「陌路」和「惜別」,兩位生角演員衛駿輝與羅妍以「二黃」唱曲互訴心聲,滿載傳統粵劇質感,亦具現代音樂氣息。其他熱門廣東曲調例如「賽龍奪錦」、「漢宮秋月」,亦為觀眾倍增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