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前針對進口自美國的農產品進行反制,相當於打擊了特朗普的政治支持基礎,除農產品外,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政策亦被西方發達國家詬病。拔萃資本副總裁兼高級分析師陳必昂認為,總體看,中國有諸多反制美國貿易戰的措施,「中方手上還有很多『好牌』,可以一張張『打出去』。」\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陳必昂在作客大公報「財經下午茶」時坦言,中國與俄羅斯建立了長期盟友關係,中俄若能出台一致的政治、經濟措施與美國抗衡,其效果比雙方分別單獨與美國對抗要更好。同時,近期中日關係出現明顯緩和跡象,一方面,日本也是對美出口大國,在貿易糾紛中同樣與美國有一定矛盾;另一方面,此前中國對美國很多出口依賴,可由中日間的合作交流加以解決,「過去數月中日在各方面均有加強交流跡象,或許也是希望能一致化解美國貿易糾紛帶來的負面影響。」
加徵關稅同遭西方國家詬病
據外電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提議,重新商討行業關稅。在陳必昂看來,美國貿易保護政策在西方發達國家也備受詬病,「中國在貿易領域,與全球很多崇尚自由貿易的國家和地區,及經濟發達且擁有技術儲備的地區存在合作基礎。」
面對美國挑起的貿易衝突,中國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反制措施。3月23日,中方發布針對美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終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公開徵求意見;4月2日,中方決定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徵15%或25%的關稅;4月4日,中方宣布將對美國大豆等農產品、汽車、化妝品、飛機等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對等採取加徵關稅措施,實施日期另行公布。
「中國的『農業牌』打得很有想法。」陳必昂分析,美國農業集中在中西部地區,該地區不僅有以伊利諾斯等為代表的農業起家的選民群體,也有賓夕法尼亞等傳統製造業選民群體,他們都是促使特朗普以微弱優勢當選美國總統的關鍵群體之一。中方用「農業牌」反制美國貿易保護政策,針對的是數月後美國中期選舉,並對特朗普重要政治基礎進行打擊,「儘管已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但中國在科技、高新技術等領域尚不能與美國進行平起平坐的競爭或談判,所以打出『政治牌』作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至於反制美國政策效果方面,陳必昂相信,「農業牌」將在美國中期選舉時發揮很大效應,中國打擊特朗普的政治基礎,也會促使其謹慎考慮對華貿易政策。他續稱,針對美國農產品予以反制,不會推高國內通脹,「美國並非全球唯一的農產品出口大國,南美有很多對華經貿政策友好國家,中國有很多渠道可彌補美國農產品進口缺口。」
美貿易保護政策短期難廢除
本輪中美貿易摩擦也讓人聯想到上世紀的日美貿易糾紛。陳必昂認為,作為一個完全依賴出口的經濟體,日本完全沒有內需市場,當年所謂「再造一個日本」的口號也不可能實現,這是先天問題,中國不會重蹈當年日本的覆轍。他直言,較之幾十年前的日本,中國有更多談判籌碼,不會在貿易糾紛一開場就顯示出被動或服軟,「在外交和其他很多途徑,中國有與美國談判及找到相互妥協方案的渠道。」
陳必昂直言,中美貿易戰的持續時間目前較難預測,「若要預估一個最短的時間,那就是特朗普政府本屆任期的結束,這是個概率較大的結束點」。他解釋,美國選民對特朗普當選總統後所發布的國內、國際政策較為反感,數月後的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若不能在參眾兩院獲得多數席位,就可以預判三年後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特朗普政府或共和黨候選人或無法如願以償。
他補充說,特朗普上任後推出的貿易政策,與此前奧巴馬政府相背離,可以預期,若美國共和黨下台,民主黨上台,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貿易保護政策就會在很短時間內被廢除掉,屆時自由貿易的主線與主流發展趨勢將重新回歸。最悲觀的假設是,一旦共和黨領導的美國政府成功連任,白宮主要觀點將繼續以貿易保護主義為主,屆時持續摩擦和糾紛的時間將較為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