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卧芯嘗膽 奮起追美韓

時間:2018-05-07 03:16:13來源:大公網

  圖:深圳雲天勵飛日前舉行人工智能芯片交流會/大公報記者李昌鴻攝

  美國擬對中興通訊禁售芯片七年,引發中國對自主芯片產業發展的高度關注。實際上,近年在國家千億集成電路(芯片)基金利好政策支持下,國內芯片產業實現高速發展。統計顯示,去年中國芯片產業規模為5411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3年暴增1.16倍。深圳市半導體協會秘書長常軍鋒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預計,未來十年中國芯片產業整體上將大幅縮小與歐美的差距,部分領域甚至達到西方先進水平。/大公報記者 李昌鴻深圳報道

  「在全球進入信息化時代,芯片猶如工業時代的石油一樣不可或缺。」從事手機和平板芯片設計的瑞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鋒表示,他們公司設計的平板芯片80%出口海外。

  全球芯片產能向中國轉移

  數十年來,芯片產業成為歐美日韓等國重要爭奪的高端製造業領域,中國近二十年來也在持續發展芯片產業,但隨着互聯網、4G和家電等3C深入廣泛應用,作為電子信息製造業第一大國的中國,對芯片需求迅猛增長。其中芯片的進口數據無疑令人「心痛」,僅2017年中國芯片進口量為3770億塊,同比增10.1%,金額達2601億美元(約合1.7561萬億元人民幣),這一數據已接近進口原油的兩倍。

  早在2014年,中國就意識到這一巨大短板,出台千億集成電路基金。在這一政策春風的吹拂下和市場巨大需求帶來的機遇中,大量資金湧入芯片製造、設計、封裝等領域,作為中國芯片知名製造商的中芯國際加快全國布局,上海、武漢、成都和深圳等地均有多條先進晶圓生產線。常軍鋒表示,深圳12吋晶圓廠仍在積極籌備中。業內人士預計該廠今年有望投產,將十分利好華南需求巨大的信息產業。截至2018年4月,國內在建12吋晶圓廠16座,2020年前將新增產能合計每月104萬片;國內擬建12吋晶圓廠6座,將推動全球芯片產能向內地轉移。

  深圳作為全國高科技術產業重要城市,去年芯片設計產業銷售收入570億,同比大增35.7%,同時催生了深圳芯片設計和手機芯片等產業發展,並且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中興事件成催化劑

  「深圳的芯片設計是令人振奮的,連續六年來銷售規模居全國首位。」常軍鋒表示。深圳近年湧現出海思、中興微電子、匯頂、江波龍等眾多企業,其中海思研發的麒麟處理器,大量應用於監控設備和手機,其麒麟980處理器可以匹敵美國巨頭高通最新的芯片,海思已成為全國芯片設計的龍頭。在5G領域,華為在全球率先推出5G芯片並已投入商用,未來將促進5G在全球的商用。

  正如芯片資深分析師顧文軍所說,經過幾代半導體人的堅守,中國的芯片產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和全面的突破,近五年來中國芯片產業在企業盈利、技術突破、產業規模、生態建設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據悉,近五年中國芯片產業年複合增值率為21%,較同期全球增速高四倍左右,產業投資翻了一番,近三年年均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

  陳鋒表示,中興通訊事件令中國需要卧薪嘗膽發展芯片產業的精神,該產業投資巨大、回報周期長和風險高,需要十幾二十年一步步做,從低端往高端做,積累實力,未來才能與歐競爭,並且免受其制約。

  「更令人欣喜的是,此次中興通訊事件激發了中國投資發展芯片產業的巨大決心,中國從政府到民間均在加大芯片產業的投資。」常軍鋒表示,上月底,中國「大基金」接近完成190億美元(約1200億人民幣)二期募資,潛在投資者包括地方政府支持基金和國有企業。大基金將成立一個新基金,專注於記憶芯片、集成電路設計和複合半導體,以更好地促進本土芯片生產及技術發展。因此,他預計,未來十年,中國芯片產業將奮起直追歐美日韓的水平,差距將會大幅縮小,有的領域甚至實現超越,並將大幅降低對海外芯片的依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