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為「二○一八首屆中國綠色物流節」上展出的新能源物流車 大公報記者賀鵬飛攝
由全國新能源汽車運營產業聯盟主辦的「2018首屆中國綠色物流節」昨日在江蘇南京開幕,來自全國的新能源整車企業、配件企業、運營商以及專家學者等600多位業界代表與會,探討行業發展大勢。有專家關注,降低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後,很多企業面臨挑戰和調整。不過,從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新能源私家車和物流車需求強勁,新能源汽車越來越被市場接受。/大公報記者賀鵬飛南京報道
全國新能源汽車運營產業聯盟理事長、一微集團董事長王國平指出,前幾年新能源汽車較為依賴國家政策和補貼,今年二月財政部、工信部等多個部委聯合發布通知降低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很多企業將面臨挑戰和調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內地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萬輛和1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6.9%和154.3%。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其實已出現一些可喜的變化。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透露,截至2017年底,北京個人及單位純電動小客車上牌總量達到12.4萬輛,佔該市新能源汽車總量的70%以上。今年北京個人及單位示範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為5.7萬個,二月份即已分配完畢,顯示新能源汽車越來越為市民接受;深圳的新能源物流車增長迅猛。深圳市新能源車輛應用推廣中心主任謝海明表示,截至去年底,深圳新能源汽車上牌總計近7.6萬輛,保有量達到15.7萬輛。其中,去年新能源物流車完成上牌2.4萬輛,保有量超過3.5萬輛,在總量上首次超過新能源公交車和出租車之和,深圳也由此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新能源物流車保有量最大的城市。
物流業轉型升級加快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與財稅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方海峰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是依據技術進步和成本變化情況進行調整,目的在於引導行業加快技術進步,推動行業由「政策拉動」向「政策+市場」雙輪驅動轉換。
牛近明坦言,目前北京市的新能源小客車的個人指標尚有15.3萬人繼續輪候,單位指標則有4600多個繼續輪候,傳統燃油車更新為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可能。國家發改委綜合交通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認為,物流產業已經出現了轉型升級加快的特徵和趨勢,中國需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研究以「鏈」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運行方式,從更好地發揮物流產業支撐引領作用層面,加快推進物流業轉型升級,電動物流車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浙江萬馬奔騰新能源產業有限公司總裁施澤忠表示,隨着技術的進步,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越來越高,今年發布的新車續航里程達到400至600公里,已接近燃油汽車,並在很多城市享有不限牌和不限行的特權。同時,充電樁短缺的問題正在逐步得以解決。在此情況下,新能源汽車走進千家萬戶已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