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常流傳着一句話:危難時刻最能顯現真實的人性。最近受颱風「樺加沙」帶來的暴雨影響,台灣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發生溢流,洪水夾雜泥沙沖入多個鄉村,造成多人傷亡和嚴重災情。其間,受災村民捨身救人的感人故事與台當局推諉卸責的醜惡嘴臉形成鮮明的對比。
洪災發生時,有救援人員在災區花蓮光復鄉佛祖街一間鐵皮屋救出滿身泥濘的6歲女童小沂。原來事發時,小沂與兩位親友在家,當洪水灌進屋內,3人原本一起擋水,但隨着洪水不斷湧入,瞬間失控。兩位親友為了救小沂,將小沂高舉托到鐵皮屋頂高處,保住小沂一命,但這兩位親友則被洪水吞噬、不幸遇難。此外,光復鄉罹難者家屬劉姓男子表示,洪水來得又急又快,瞬間已經深及脖子,他當時拉着84歲母親的手要逃出去,沒想到母親為了不連累他,竟把他的手撥開,最後不幸罹難。
為了讓親人逃出生天,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這種大善大愛閃爍着人性的光輝。相較之下,原本肩負防災和救災重任的民進黨當局卻被揭發企圖利用這次花蓮洪災傷亡事件攻擊國民黨籍花蓮縣長徐榛蔚及其丈夫、國民黨立法機構總召傅崑萁,把防災和救災不力的責任推給他們。與奮不顧身救人的花蓮災民相比,民進黨政客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一味卸責,難道不覺得慚愧?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早在7月就已經形成,而且台灣又不是第一次出現堰塞湖,早有一套疏導引流的程序,但兩個月過去了,馬太鞍溪堰塞湖問題仍未能有效處理,以至釀成大禍。7、8月正是民進黨掀起的「大罷免」進入白熱化的投票階段,可見民進黨當局搞政治鬥爭是雷厲風行,但對解決民生問題卻是拖泥帶水。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日前赴花蓮勘災,有媒體發現他竟嬉皮笑臉,令人錯愕。這到底是「勘災」還是「觀光」?當地不少災民痛失親人、家園盡毀,心情悲痛,賴清德這副輕鬆自在的模樣,讓災民情何以堪?他還做作地笑着問一名受災男童「怎麼臉黑黑的」。這不是明知故問嗎?遭遇如此慘重的災難,難道還會有人興高采烈?
7月颱風「丹娜絲」重創南部地區,賴清德勘災時的一連串言論也引發批評。當時面對災民詢問軍隊是否能協助清運家中大型物件時,賴清德聲稱「不能什麼事都靠軍隊」。台南有年長災民反映屋頂漏水問題時,賴清德表示「那邊有帆布」,災民表示「不敢爬上屋頂」,賴清德則回應「要自己爬」。難道賴清德不知道有兩名災民因自行爬上屋頂蓋帆布而不慎摔落身亡嗎?
島內輿論指出,「每當重大災難發生,政治人物走進廢墟,不只是為了看見現場,而是要與人民共苦。臉上表情必須同樣哀戚,言語必須謹慎、溫柔。若心中真有人民,眼神自然沉重,舉止自然謙卑。看到現場這般悽慘,怎能掛着笑容?那笑容不再代表親民,而是欠缺悲天憫人的同理心。」
不論是台南風災,還是花蓮洪災,賴清德勘災時顯然未能想災民所想、苦災民所苦。這其實並不令人意外。若賴清德和民進黨心繫百姓,又怎會掀起「大罷免」撕裂台灣社會?又怎會肆意破壞兩岸關係,把台灣推向戰爭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