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
中國央行宣布定向降準。從本月25日起,調降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以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央行表示,旨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料釋放資金約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分析稱,當前防風險、去槓桿仍是金融工作重點,預計類似的定向及結構性支持政策還會出現。/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按央行計劃,第一步,從本月25日起,調降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第二步,在降準當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銀行,各自按「先借先還」的順序,用降準釋放資金償還所借央行的MLF。央行稱,按今年首季末數據估算,操作當日償還的MLF資金約9000億元,釋放的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大部分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
置換央行借貸資金
交銀金研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認為,定向降準的背景是:上季表內信貸需求壓力加大,貸款利率持續攀升,加大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的融資成本壓力;同時,存款與M2增速下滑,加之銀行負債成本居高不下,市場存在一定的流動性壓力,限制了銀行系統調低貸款利率。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評論也指出,2016年三月以來,央行未再普遍降準,而是更多採用逆回購、MLF等工具補充基礎貨幣,但這些工具需央行頻繁續作,總會存在供需錯配情況,加之財政存款波動,近兩年資金面波動明顯加劇,當前人民幣匯率趨於穩定,採用降準投放長期資金、減少短期工具操作,有助於未來資金面的穩定。
央行指出,涉及定向降準的幾類銀行,其存款準備金率的基準檔次為相對較高的17%或15%,希望通過適當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一部分央行借貸資金,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同時適當釋放增量資金。一是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有所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
央行表示,將要求相關金融機構的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上述要求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
續實施穩健中性幣策
國金證券李立峰認為,是次央行披露對部分銀行實施的定向降準,印證國金證券此前「貨幣政策微調轉向」的看法。不過,央行強調,以降準釋放的資金置換MLF,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仍然不變。在置換到期MLF後,餘下的小部分資金則與四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保持中性。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
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為避免降準所釋放出的「寬鬆」信號,同時引導信貸進一步向普惠金融領域傾斜,央行一種可能的選擇是繼續完善定向降準框架。鄂永健認為,在當前市況下,防風險、去槓桿仍是金融工作的重點,預計未來類似的定向及結構性支持政策或還會出現。姜超相信,綜合繳稅因素,及後續公開市場操作可能減少等,預計本次降準對資金面整體影響略偏中性,「央行此次出手降準,傳遞出未來將繼續呵護資金面的信號,寬鬆格局有望延續,貨幣寬鬆、廣義信用收緊將是今年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