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金融以更開放姿態融入全球化

時間:2018-04-15 03:15:25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期,及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等背景下,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步伐正在加速。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日前在博鰲論壇上表示,年內中國將加快金融開放步伐,以更開放姿態融入全球化。

  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說,金融領域開放是中國經濟整體對外開放格局的關鍵環節,從易綱講話內容看,本輪金融對外開放是全方位的開放,包括「市場准入」和「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他建議,中國金融監管部門應未雨綢繆,在加速金融監管改革步伐的同時,改變監管方式,而中國的金融機構則應切實加強風險防控與公司治理結構,藉此提升競爭力。

  對於今年金融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易綱明確,即未來數月大部分到位的六項開放舉措,和今年底前推出的五項開放措施,以及爭取今年內開通「滬倫通」。

  「中國金融和製造業有開放的空間。」在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看來,引入競爭機制對中國企業而言「危中有機」,可藉此改變制度優勢下的「坐享其成」,在競爭中提升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這也是中國企業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的需求。

  同時,IMF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分類標準下的40個子項中,中國已達到可兌換及部分可兌換的項目有37項,直接投資實現基本可兌換的同時,證券投資領域資本項目開放正深入推進,以自貿帳戶為特色的自貿區資本項目可兌換亦有序推進。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未來中國將從三個方面不斷推進金融對外開放。首先,「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等需要擴大對外開放度,特別是金融和資本帳戶的開放,藉此促進中國資本在全球的影響力;其次,中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增長期,需要中資企業布局海外獲取全球化紅利,且內地創新經濟和創新型企業亦需通過金融改革開放獲得更好發展;最後,貿易爭端背景下,中國着力探索風險可控下逐漸開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