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68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16.1%,增速較去年12月加快5.3個百分點,延續快速增長勢頭。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認為,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工業經濟運行正呈現積極變化,工業收入保持良好增勢,企業效益迎來向好開局。/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何平指出,今年前兩個月工業收入起步向好,企業利潤增長加快,其間規模工業增加值、工業企業應收同比增速分別增長7.2%、10%,較上年12月分別加快1和1.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銷售增長的加快,抵銷了工業品價格漲幅回落帶來的利淡因素,並促使工業利潤增速較上年12月加快。他強調,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正在增強,資產使用效率亦獲改善,且去槓桿、降成本成效也持續顯現。
中金公司分析師劉雯琪坦言,年初工業品產量增長加快,部分因素與今年春節錯位因素有關。工業企業利潤及收入增速數據維持穩健,上遊行業利潤增速繼去年11、12月短暫下探後再度回升,惟中下遊行業利潤增速較上季有所放緩。
石油開採業利潤增逾倍
分企業類型看,今年前兩個月,規模工業企業中的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18.1億元,同比增29.6%;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私企實現利潤總額36.9億元、6829.5億元、2259.6億元和2830.8億元,同比依次增長2.8%、21%、2%、10%。同期,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877.9億、8100億、71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1%、12.5%、35.2%。
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利潤同比增長的有29個或71%,1個行業持平,11個行業減少。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1.4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97.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56.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38.3%。利潤下降行業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1.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下降8.2%,汽車製造業下降1.8%。
消費製造業盈利有望增強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相信,工業生產的擴張速度、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是影響工業企業利潤的兩大主要因素。預計今年工業增加值增速將維持6%至7%左右,工業生產將續平穩增長;另一方面,全球工業品價格仍處上漲周期,基數雖然升高,但今年生產價格指數(PPI)或仍維持3%至4%左右漲幅。綜合上述因素判斷,2018年工業企業利潤將維持10%至12%左右的擴張速度。
劉雯琪認為,受今年春節錯位因素影響,本月工業企業利潤及收入增速或現短期回調,但中長期看,工業企業盈利增長將維持穩健,且投資回報率攀升和資產負債表修復的趨勢將會延續,「今年工業企業盈利料續向好」。她續稱,今年上遊行業利潤增長或更多受供給側變化影響而現分化,而食品、其他必須消費及消費升級相關行業等消費製造業的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