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政府計劃提交立法會的工程撥款仍有約一千一百億元,其中涉及醫院、學校工程、地區設施等民生項目的款達四百一十億元,反對派肆無忌憚的「拉布」,令有關撥款申請難以通過。反對派更宣稱:今後的補選,他們還要奪取兩個議席,要牢牢掌握否決權。這就使得香港七百萬人更加關注,反對派掌握否決權,會給港人帶來好處還是更大的害處?答案是非常清晰的。反對派說:其政改的要求沒有達到,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立法會「拉布」,行使他們的否決權。這樣做法,不單令建築工人沒有工作,醫院、學校工程無法動工,更讓全港七百萬市民一同受罰。這必然讓更多選民下定決心,在下次補選時,一定不能讓反對派得逞。
回顧剛結束的立法會補選,分析反對派落敗原因是非常有益的。反對派選舉前「獅子開大口」,宣稱要全數取得四個議席,結果卻遭到慘敗。慘敗的標誌是打破過往反對派與建制派的得票比率,票源分布變成百分之四十七對百分之四十三;更重要的是,建制派在九龍西打破了反對派每逢補選必勝的宿命論,實現零的突破。
姚松炎在所有基層選區的票站,均輸給鄭泳舜。姚松炎僅僅保住了2016年換屆選舉是不足六成六的票數,即是說他失去了大量中產階級的票源。九龍西選區的投票率為44%,在投票率下跌了十三個百分點的情況下,鄭泳舜得票不跌反升,比2016年選舉建制派的總得票更多,這說明鄭泳舜吸納了一部分中產票源,才會有這樣出色的表現。
中產選民用選票表態
范國威和區諾軒雖然勝選,事實上爭取中產票源的表現更遠遠地落後於姚松炎。在新界東,2016年換屆時反對派一共取得二十二萬七千票,但范國威今次僅憑十八萬一千票當選。建制派鄧家彪雖然落敗,卻保住了換屆時原有的得票率。在港島區,區諾軒取得的選票只及換屆的75.7%,陳家珮的得票率則是換屆選舉建制派總得票的86.3%。這些都說明,無論是基層還是在中產階級的選區,建制力量的票源都上升了,人心變化了。
變化的元素在哪裏?顯然是基層和中產階級均對反對派表現感到失望,他們曾經認為反對派可在議會中替自己發聲、為他們爭取利益;但反對派的所作所為偏偏是違背選民利益,「拉布」令醫院、學校、老人院無法如期落成啟用。選民看清楚了他們的真面目,決定「倒戈」將選票投給建制力量。
在公屋區,不少基層市民都從事建築業工作,「拉布」令大批公務工程無法開展,大量建築工人停工,部分人為謀生轉職飲食業、職業司機或保安工作,工時增加收入卻減少,他們當然對「拉布」行為深惡痛絕,不會投給反對派了。
大家要清楚知道,在「拉布」時,姚松炎和朱凱迪起着第一線急先鋒的作用,形象非常惡劣,九龍西的選民非常惱火,抵制姚松炎懲罰「拉布」,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當然,大環境、大氣候也對反對派的選情非常不利。反對派提出「反對DQ,民意公投」的選舉口號,還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持,不惜公然干預香港的選舉,說「中國政府DQ了六個議員,特區政府由實行『一地兩檢』,影響了香港的高度自治」雲雲,且支持反對派的政改訴求,結果把選舉搞砸了,因為這暴露了反對派和美國勢力之間的關係。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推行保護主義政策,對香港和中國的產品要開徵高關稅,損害了中國和香港的自由貿易的利益,反對派一句譴責也沒有,反而跟着美國後面,大談「反DQ」。
許多選民都說,選民當初選舉這些議員,並不知道他們會違法宣誓,氣焰囂張並且玩弄侮辱中國的把戲,這亦非選民支持他們的原意。有關人士被取消議員資格是咎由自取,結果卻是浪費選民的選票,也辜負選民的委託。現在反對派又大談「反DQ」,當然無法吸引原來選民的支持了。
癱瘓施政注定不得人心
更重要的是,習近平主席去年七月訪問香港,重申了「一國」是根本,香港絕對不能搞「港獨」、不能搞分裂,一定要貫徹憲法和基本法,要維護國家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完全扭轉了香港的政治氣氛,出現了風清氣正的大好形勢。愈來愈多人明白,本來中央對香港是高度信任的,所以回歸以來,採取了很寬容的政策。但是後來出現了「港獨」,更出現了「佔中」,公然挑戰人大常委會8.31決定,否決了普選行政長官,令中央需要一再重申國家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
部分人公然挑戰國家的底線,在香港推動激進分裂行為,不單沒有出路,也不會成功,更會把香港推向災難。大多數選民都非常清楚香港應走的路向,所以支持反對派的人少了,支持建制力量的人多了,令選舉票源分布出現巨大的變化。
因此,要正確評估3月11日補選的結果,必須從人心向背、國家和國際的大格局出發,才會得出合乎歷史規律的結論。今天是資本主義社會重新檢討為何不能解決貧富懸殊、不能建立公平合理制度的時候,也是中國愈來愈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更好的發展模式和管治方案的新時代,更是中華民族欣欣向榮重新振興的偉大歷史時期。如果有任何人要「反中亂港」,要用「拉布」阻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癱瘓特區政府施政,那注定是不得人心,必定在選舉中遭遇更大的失敗。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