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重實抑虛 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時間:2018-03-19 03:15:42來源:大公網

  圖:解決高樓價,除限購限貸外,更需從土地供應與房屋流轉入手/資料圖片

  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具體策略而言,儘管十九大報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多項重點內容,然而最核心的還是「重實抑虛」,它是中國現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並以此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從操作層面看,「重實抑虛」將兩手抓:一手抓實體,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一手抑虛擬,嚴控地產泡沫和金融風險。/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王春新

  一)抓實體:產品服務並重

  抓實體涵蓋高端產品和高端服務兩個層面,通過提升產品和服務兩種質量,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這兩者同樣重要,不可偏棄。具體而言:

  一是抓高端產品,提升產品質量。一個舉措是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積極打造製造強國,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未來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用經濟、現代供應鏈和人力資源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另一個舉措是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上述兩大舉措正是當前中國經濟中最引人注目的發展趨勢。在製造業方面,近年來由於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全面推進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積極促進製造業朝高端、智慧、綠色、服務方向發展,使工業結構轉型提升步伐不斷加快,2016年裝備製造業、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增長9.5%、10.8%和10.5%,2017年增速進一步提升至11.3%、13.4%和11.0%,比整體工業快近一倍,成為製造業轉型發展的主要引擎。從產品結構看,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民用無人機、積體電路、工業機器人、城市軌道車輛、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發展、風力發電等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4.6%-102.8%,出現高速增長的好勢頭。與此同時,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加快鋼鐵、煤炭等行業過剩產能退出,去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鋼鐵去產能5000萬噸左右、煤炭去產能1.5億噸以上、煤電去產能5000千瓦的任務已經完成,部分產能過剩及影響環境的產品甚至負增長。

  在農業生產方面,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吃飯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現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佔比超過52%,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超過66%,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6%,糧食總產已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農產品品質安全水準也得到提高,五年來主要農產品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於2014年推出《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將中國列為良好表現之列。當然,也要看到,提升農產品品質仍然是任重道遠,進入新時代,民眾對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在從「吃飽」向「吃好」的轉變過程中,還有許多短板要補齊,如目前糧食、肉類、水產品產量都是世界第一,但不少優質農產品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需要加快品牌創建,形成擁有高品質和差異化的品牌優勢。

  二是抓高端服務,提升服務素質。主要措施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準,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

  近年來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更加迅猛。過去五年服務業年均增長8.1%,佔GDP比重從2012年的44.6%提升至2017年的51.6%,主要歸因於具有較高增值能力的現代服務業的全面崛起。去年首三季資訊及軟體服務、高技術服務和戰略性新興服務分別勁增23.5%、12.4%和17.0%,比整體服務業高出4.4至14.5個百分點,比GDP增速更高出5.6至16.7個百分點,成為帶動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的生力軍。

  以互聯網為例,中國2016年互聯網普及率就達到53.2%,移動互聯網接入量93.6億G,比2015年增長1.24倍,上網人數高達7.3億人,居世界首位。由於互聯網不斷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全面滲透,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以網購為例,2016年網上零售額比2015年增長26.2%,2017年進一步加快至32.2%,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高出近兩倍。

  預計在未來幾年,抓實體的力度將會加大,上述走勢可望進一步強化。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佔GDP比重將達到15%或以上,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按照要求,抑虛擬也有兩大主要舉措,一是堅持「三去一降一補」,重點在產能利用、待售房產、企業負債率和短板領域投資上下功夫。二是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前者屬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範疇,已行之經年,有了較好基礎;後者是針對近年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的新要求,已上升為三大攻堅戰之首,可見決策層對防控金融風險的高度重視。

  二)抑虛擬:重在地產金融

  去年以來,「三去一降一補」也取得新進展。在去產能方面,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提高3.5個百分點;在去庫存方面,2017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2016年末減少了1.1億平方米;在去槓桿方面,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了0.5個百分點;在降成本方面,過去兩年各種減稅降費共達到2萬億元;在補短板方面,去年農業投資、水利管理業投資均達到16.4%的增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達到23.9%,比全部投資平均增速快8.2-15.7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三去一降一補」仍在路上,主要是因為控制房地產泡沫作為抑虛擬的重中之重,難以在短期內完成任務。在中國,虛擬經濟主要表現在地產和金融兩大領域。房地產領域無疑存在實體和虛擬之分:如果房屋是拿來住的,就是實體經濟;反之,如果是拿來炒的,則是虛擬經濟。而具體的分水嶺,是從長期看,樓價漲幅是否超過收入增長,如果不超過,就是拿來住的實體房地產;如果超過,那就是拿來炒的虛擬房地產。

  過去十多年,中國樓市漲幅遠高於收入升幅,積累了較大的風險,抑制樓市泡沫過快增長乃是當務之急。然而,樓價已成為國內消費投資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關鍵影響因素,如果大跌將引發災難性後果。正因如此,2016年10月開始政府頻密出台調控政策,調控方向是維持樓價基本穩定。由於調控政策取得成效,熾熱的樓市逐步降溫。

  但也要看到,要解決高樓價的難題,如果只是限購、限貸是不夠的。根據國際經驗,最有效的舉措有兩個:一是從源頭入手,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放開土地供應。二是在房屋流轉領域,開徵房產稅和增值稅。去年底財政部長肖捷提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產稅立法和實施,力爭在2019年完成立法程式,2020年完成落實稅收法法定原則的改革任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已明確提出「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中短期內的主要任務是要解決住的問題,即通過建造人才房、保障房、產權共用等方式,化解居住難的問題,形成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售並舉的房屋長效機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