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預算案估計未來數年預期GDP平均增幅為百分之三,比過去十年百分之二點七增長高
在賣地與印花稅收入大增下,本年度政府預期錄得近一千四百億元財政盈餘。即使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未有提出全民派錢,但當中「派糖」措施分量也不輕,涉資逾五百億元,包括寬減薪俸稅與差餉、增加供養子女與父母免稅額,而領取綜援、生果金人士亦出「三糧」。至於開拓經濟新增長點方面更加大手筆,預算案提出加注五百億元於創新科技,全力打造成為未來經濟新引擎。
銀彈政策推動創新科技
特區政府強調理財新哲學,在穩健財政政策之下,採取了具有前瞻性與策略性理財方針,為民紓困的同時,更要善用盈餘,投資未來,因而財爺未有進行全民派錢,而是有針對性「派糖」。例如向有需要的學生派發一次過二千元津貼。
事實上,預算案預期本年度錄得一千三百八十億元財政盈餘,近四成與市民共享,六成則是用於改善服務與投資未來,包括研究現址重建瑪嘉烈醫院和屯門醫院、在京士柏興建新醫院,增加三至四千張病床,同時拓展新增長點與鞏固傳統產業優勢,也是重中之重。
制訂金融服務發展藍圖
值得留意的是,預算案預留五百億元,採取銀彈政策拓展創新科技,佔本年度財政盈餘比重接近四成,更是去年的預算案預留金額的五倍,可見當局對創科發展十分重視。上述五百億元投資中,包括了二百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首期項目、一百億元注資創新及科技基金、一百億元支持建設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以及一百億元用於科學園發展。
同時,當局動用一億元發展電子競技,數碼港商場將發展為電子競技及數碼娛樂熱點,這為當局主動作為、開拓新興產業的例子。
多項舉措壯大債券市場
鞏固傳統產業優勢也是十分重要。在「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之下,本港金融服務將有更多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預算案表明將為金融服務業制訂發展藍圖,預留五億元,作為未來五年推動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專用款項,其中特別提出多項新舉措,重點壯大本港債券市場。
一是委託金管局構思成立金融學院,提升本港金融人才實力。二是推出三年債券資助先導計劃,資助發行費用,吸引海外內企業在港發債。三是推出一千億綠色債券發行計劃,為政府綠色工務項目提供資金。
另外,支援中小企業力度進一步加大,分別注入十五億元與十億元予「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與「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和發展支援基金」。
總之,這份財政預算案推出各項措施,主要圍繞發展多元經濟、投資未來與關愛共享三大目標。即使下年度政府整體開支佔GDP比重預期超逾百分之二十一,高於本年度的百分之十九,但大原則仍是應使則使、用得其所,不會與穩健財政相違背,還有助加快經濟增長步伐,預算案估計未來數年預期GDP平均增幅為百分之三,比過去十年百分之二點七增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