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誠證券有限公司聯席董事 張智威
踏進2018年,港股在短短10個交易日(由1月29日至2月9日)經歷了超過4000點(或13.01%)的跌幅,由最高位的33484點,跌至最低見29129點。其後在美股回穩的情況下,恒生指數的跌勢亦見喘定,並逐步收復失地,最高曾見31478點(2月21日),即從低位回升2349點或8.06%。
對於這次港股(或美股)的大調整,以至其後的反彈,筆者由始至終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首先,坊間認為美債孳息被抽高,故引發了資金逃離股市,這個解釋本身已經很牽強,債市下挫,部分資金理應由債市轉到股票市場,再說,現在的美債孳息仍然高企,甚至有望升穿3厘的水平,為何美股又無進一步下跌呢?
此外,美國一星期內出現了兩次史無前例的單一個交易下跌超過1000點的噩耗,既然情況如此「嚴峻」,為何其後又突然像無事發生一樣,出現顯著反彈呢?更重要是大環境從沒出現任何根本性的改變,美國經濟表現依然強勁,美債孳息仍然高企。
再者,港股的走勢愈來愈飄忽不定,與狗的性格一樣,喜歡東奔西跑,跳高跳低,總是不能安定。農曆新年後恒指的走勢與狗類似,首個交易日,理應跟隨外圍造好,紅盤高開,但卻又突然回落241點,翌日急升558點(2月21日),而之後又倒跌466點(2月22日)。
無論如何,近日港股的走勢與香港天氣一樣,乍暖還寒、時晴又雨,一不小心,很易着涼,輕則傷風感冒,重則大病一場,投資者務要好好照顧「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