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商場管理學會會長、新鴻基地產中國執行董事馮秀炎
香港的零售業銷貨值屢見回升,令冬日裏的零售市道暖意洋溢。樓市與股市去年暢旺,財富效應浮現,適逢今年的西方情人節(2月14日)與農曆新年相近,消費意欲料因而受帶動,零售銷售有望加快上升步伐。市場人士認為,本港零售市道確已見底,惟要留意復甦勢頭能否延續。
大公報記者 李潔儀(文、部分攝影)
商場管理學會會長、新鴻基地產中國執行董事馮秀炎指出,零售業過去兩至三年持續進行調整,從貨品組合、價格、店舖面積和位置等,在作出具彈性應變能力的大前提下,配合去年下半年開始,消費氣氛持續向好,令整個零售業見復甦。
引入AR和VR趕潮流
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值的臨時估計為448.4億元,按年上升5.8%,雖然升幅較11月份有所回軟,但已連續上升10個月,全年計算累積升2.2%,扭轉三連跌的困局。
馮秀炎提到,由於近年市場湧現便宜機票,令本港流失節日性的消費,為留住消費者,商場業界只能各出奇謀,透過把「零售變成娛樂」,引入新科技元素,迎合消費潮流。她以新地旗下商場apm為例,該商場引入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的遊戲設備,部分零售餐飲亦加入趣味元素,例如以平板電腦點菜,以「小火車」輸送壽司到客人枱前。
短約快閃店商戶業主雙贏
此外,商場業界為迎合消費模式的改變,加入不少變化,例如透過快閃店(pop-up store),讓商戶以短期租約形式測試市場水溫,既有效提升商場的出租面積,增加場內租戶組合變化,更容易吸引人流,亦有助減少零售商戶的租金開支。
不過,分析認為,本港零售市場步入復甦期,零售銷售「有上有落」是再正常不過,惟復甦勢頭能否延續尤為重要。
品牌間合作刺激消費意欲
羅兵咸消費市場行業亞太區及香港/中國主管合夥人鄭煥然認為,去年來,股市頻創新高,加上新樓盤銷情暢旺,造就一定的財富效應。他指出,有別於2000年的科網股熱潮,近年的新經濟概念股份,相關企業多數具備業務實力與盈利能力,這一點非常重要。
隨着高鐵及港珠澳大橋陸續通車,勢必帶動內地訪港客流,進一步支撐本港零售市場。鄭煥然續說,預期2018年本港零售銷售額有望達到4800億港元,按年增長4%至6%,未來五年內更可進一步升至5000億元水平,打破2013年的紀錄高位。
早年受惠訪港自由行的帶動,金飾珠寶等奢侈品行業可謂「成行成市」,鄭煥然直言,高檔奢侈品仍然主導本港的零售銷售額數值,部分奢侈品牌開始向外發展,例如與其他品牌聯合推出產品,務求以新模式吸引消費者注意。
資料顯示,在零售市道高峰期,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佔整體零售業銷貨值超過兩成比重,以2013年為例,相關比重高達23.9%,雖然近年比重水平有所回落,但2017年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佔整體零售業銷貨值仍佔16.8%。
有珠寶商指出,今年一月份生意仍然淡靜,惟幸二月份適逢有西方情人節以及中國農曆新年的雙節因素,刺激二月份生意有所回升,期望趁兩個銷售大節推高同店銷售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