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股重挫後 V彈機會微

時間:2018-02-12 03:15:27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特約記者郭奉孝報道:恒指上周急跌3094點,創下歷來最大點數跌幅。上周五美股出現單日轉向反彈,ADR恒指回升雖然不過50點,但對好友心態有支持作用。不少擁有購買力的讀者都會心動想入市博反彈。因此,翻查港股過往出現單周大跌後,下一周恒指的反彈能力如何,為投資者提供入市參考。

  對於急跌後如何部署?參考恒指由1997年至今數據作出分析。過去逾二十年,恒指穿越兩次牛熊周期(1997年及2008年),即使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海嘯等代表性級別的事件,一星期恒指下跌點數也不及上周(見表一)。以百分點跌幅計(見表二)。在1997年至今數據的排列中,恒指上周跌幅百分比排名則回落至第七位。

  從表一所見,九次急跌後只有三次出現反彈,惟反彈較多的只得「10/24/2008」,其他反彈幅度不算吸引,九組數據的平均數則為-93.7點。表二結果則較樂觀,九次急跌後有六次反彈,平均反彈幅度約1.94%。從表二數據,似乎大市的確會出現一波彈,以約三萬來看,1.94%反彈對應的點數約582點。另外,表二的急跌平均跌幅百分比為12.63%,對應之後一星期的1.94%反彈,也顯得微不足道。因此,在歷史數據上的按周統計,恒指本周出現「V」彈的機會不大。

  本周恒指以至全球股市出現大力反彈,當然是件好事。然而,若上周下跌只是開始,那就要有預期本月有機會成為歷史上罕有的大跌月份。故此投資者要留意歷史上大跌月份的恒指數據怎樣,及往後月份指數怎樣走。恒指二月至今雖然只得七天交易日,但以跌市幅度來看,已能排進1997年以來的第14位。恒指在之後一個月的表現作出統計。14次大跌市後,7次往後月份出現反彈,機會率一半一半,惟此14次月份大跌百分比平均數為14.8%,反彈則約1.25%。

  大跌市必定伴隨着一個後人回看公認的跌市元兇。1997年至1998年為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為金融海嘯;2011年至2012年為歐債危機餘波。以上都是與宏觀經濟有關的。2000年至2001年為美國科網泡沫;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初為大時代憧憬結束。

  今天是宏觀經濟不行嗎?國際主要經濟研究組織最近都預料全球經濟會向好。那麼是有不切實際的憧憬出現嗎?這也許有可能,因為過去一年港股明顯對北水能力過分看重,加上港股即將加快引入中資科網股也是一大憧憬。惟這些與其說是憧憬幻滅,背後卻也實實在在有估值支持,並不算市場已達到瘋狂盲目階段。

  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北水13日(周二)起也會暫停,至22日才重臨,現在入市博反彈的投資者,要保證自身真的是轉身足夠快的短線操作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