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因已升至歷史相對高位,料隨美股回調壓力不少,惟在大市回調之際,投資者也不要忘記本周染藍概念股極具抗跌能力。恒生指數公司將於明日(六日)收市後公布最新藍籌股名單。由於現時港股中沒有醫藥股,筆者認為下一次染藍股份很大機會就是醫藥股。這個大趨勢當然也符合中國經濟增長之下,將孕育出巨型藥企。
按照流通市值及成交額計算,筆者發現現時共有兩家藥企都有此實力,分別為中國生物製藥(01177)及石藥集團(01093)。它們的市值分別約1100億元,每日成交額也達數億元。下文筆者將進一步簡述上述兩家染藍熱門藥企的最新發展。
中國生物製藥的成立歷史,要說到在2000年9月時,母企正大製藥集團將資產打包於創業板上市,並在2003年12月成功轉至主機板上市。集團現時醫藥產品主要針對心腦血管及肝病治療領域,並正進行轉型計劃,目標是三至五年轉型成全面型製藥龍頭,醫藥產品涵蓋腫瘤、鎮痛、呼吸道、糖尿病以及消化系統疾病領域的藥物。
至於石藥集團,則主要透過創新藥推升業績,包括「恩必普」(丁苯酞軟膠囊及注射液)、「歐來寧」(奧拉西坦膠囊及凍乾粉針)、「玄寧」(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多美素」(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津優力」(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數注射液)、「艾利能」(欖香烯注射液)及「諾利寧」(甲磺酸伊馬替尼片)。
以上兩家公司2013年至2016年,以複合年均兩成以上增長純利,加上相信基本面增長仍會持續,相信2017年至2019年每年也可維持近兩成增長趨勢。兩家公司現時動態市盈率都將近40倍,這代表市場已預期它們增長可持續。至於市場會否給予更高市盈率倍數,便視乎何時染藍。例子便是吉利(00175)因為成功染藍,市場給予市盈率便是明顯高於同業。
若然兩家公司今次未能成功染藍,筆者對它們未來再次染藍的信心還是不少,情況如同2017年的萬洲集團(00288)及舜宇光學(02382)也不是第一次被憧憬染藍便即時加入,反正投資者繼續持有的勝算頗高,靜待真正公布喜訊之時。因此,筆者認為本周大市若低開算是一個不錯入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