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近千六億,市場料利好港交所
港股今年一月升幅累計超過2900點,平均每日成交額迫近1600億元,接近2015年第二季大時代的水平。加上滬港通、深港通每日成交額亦逐步上升,以及憧憬開放同股不同權後,為港股帶來更多的成交額。大行紛紛對港交所估值作出重估,當中最牛目標價為436元,因此本篇將着力分析港交所的業績與股價的關係。/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港交所的分部業績中,共分為六個項目,包括現貨、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商品、結算、平台及基礎設施及公司項目。其中現貨、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及結算的收入,都由市況主導,當港股進入牛市,每日成交額上升時,港交所在相關項目的收入亦會相應增加。
每股盈利料增逾三成
參照2015年4月至6月港股大時代期間,每日平均成交額按季增加近九成至1627億元,現貨、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及結算的收入增長介乎四至六成,當季每股盈利高達2.14元,按季增加58%。由於目前港股每日成交額已接近當時的紀錄,加上在其他收益方面,例如商品亦較當年有所上升,因此可估算港交所若能全年保持近1600億元每日平均成交額,2018年全年每股盈利約為8.56元(即2.14乘以4),較2017年增長約35%。
另外,從港交所2015年至2017年滬港通通車後的業績與股價的分析發現,港交所當年做出的高位分別是311元、213元及268元,對應當年每股盈利的市盈率為46.4倍、44.8倍及45倍。當中去年每股盈利是綜合多間大行預測的5.95元計算。因此,投資者若認為港交所全年的日平均成交額可達近1600億元,參照大市即全年每股盈利有望達8.56元,參照44.8至46.4倍的市盈率計算,港交所的股價有望達到383元至397元。
是次升浪料較長久
然而,值得留意是,當年2015年的港交所在高峰期的收市價未能企穩290元,之後股價便隨港股拾級而下。故以當時的單季每股盈利2.14元,收市股價的市盈率只有約33倍。反觀是次升浪中,每日成交額雖然較低,但港交所做出303.4元的收市價,再按單季每股盈利2.14元計算,市盈率達35.44倍。反映市場看好是次升浪會較上次為長久,故市場能給予港交所較高的估值,並預期港股可超越2015年大時代的每日平均成交額。
早前,一些大行就談及是次港股的基本因素如何有利每日平均成交額進一步提高。高盛指出,港股進一步上升,以及透過改革吸引更多優質新股上市,將會是成交額的催化劑,料可支持其股價進一步跑贏大市。大和指出,隨着大中華區股市表現達標,港股在國際市場重要性越來越高,未來每日平均成交額增至3000億或以上亦非不能想像。多間大行中,法巴看港交所目標價最高達436元,大和及高盛亦分別看360元及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