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馮檢基被「泛民」大佬遺棄,更被扣上「分裂」帽子
民協馮檢基昨日終於舉行記者會,宣布放棄作為「泛民」B計劃參選人,改為支持姚松炎參選。身為「民主派」老將,馮檢基以這樣的方式「退出」,有點像一匹無力氣而被賣給肉商的老馬,任人宰割,實在叫人唏噓。而他的如此下場,實際上是將一個極度專橫的「泛民主派」真面目給徹底地兜了出來。為了個人利益,可以推翻選前協商;為了所謂的「勝算」,可以無視「補選」民意。「泛民」背後的操控一切的「幕後大佬」,實際上是在親手DQ「泛民」的誠信,自絕於選民。
下場太唏噓 手段太卑鄙
實際上,看了近日的新聞報道,許多人會突然驚覺,什麼「Plan B」、「候補人選」的安排,通通都是假的。「泛民」幾個操控者,打着「民主初選」的旗,做的卻是「扼殺民主」的勾當,騙了民協的馮檢基,更何異於騙了整個「泛民」陣營的選民。「Plan B」根本就是愚民的「騙票計劃」。
「泛民」所謂「Plan B」是指為應付一旦有「泛民」參選人被DQ後而設的「後補」機制。按照初選時制定的「諒解備忘錄」,「Plan B」人選會由選舉得分第二高的參選人出任,在此次選舉中是馮檢基。換言之,若勝出初選的姚松炎被選管會拒諸門外,則會由馮檢基接棒出戰九龍西補選。
然而,自姚松炎面臨被「DQ」的消息傳出後,不斷有消息放出,指不希望由馮檢基作為後備人選,希望推翻現行的後補機制。例如,立法會議員朱凱迪早前亦在facebook撰文,指初選機制並非「鐵板一塊」,認為「姚落基上」的機制安排會令不少「民主派」支持者非常不滿,繼而放棄投票。
而綜觀整場初選,都充斥着「泛民」中人及其選民對「老將」馮檢基的敵意乃至惡意嘲諷。例如,在第一次初選論壇時,每次馮檢基發言,其他黨派的人都發出噓聲,場面極為難堪;在馮檢基的宣傳片下,網民留下一大堆謾罵與「憤怒」emoji;民協為選民提供巴士接送,被抹黑為「蛇齋餅糉」;對馮檢基說「足球中場論」、「政壇李克勤」論,更是極盡嘲諷之能事,一些專職寫手甚至還在體育與音樂博客專門發文批判;反對派的「大V」劉細良,更以「民協還要死出嚟爭」咒罵馮檢基。這些對馮檢基不公正的言行,出現在所謂「泛民主派」的補選,除了說明了馮檢基本人已不再受「泛民」待見外,更是在說明了一個鐵一般的事實:「民主派」根本就沒有「民主」,有的只是「大佬霸權」。
正如一名「泛民」支持者投書網站極其憤怒地指出:即使有質疑馮檢基老海鮮還出來選,「永續參選」,「阻住地球轉」。但基本法賦予每個超過21歲公民都有選舉權,參選不是罪。馮檢基積極參加初選,也願賭服輸。他不是在正式補選中跑出來「攤薄」「民主派」的票數的人。在整個初選過程中,馮檢基都沒有針對姚松炎,算得上君子之風。即使姚松炎的支持者不滿意,就不投他便是,如此惡毒地羞辱一位可敬的對手,是什麼風度呢?
即便是其他「泛民」政黨中人,對這種「假民主」、「真霸權」的做法也看不過眼。民主黨南區區議員羅健熙在facebook中指出「除非馮檢基主動話佢唔玩(袁海文又一齊唔玩),否則我是覺得搵個頭面人物出嚟『逼阿基自願退出』都是不應該和對已定了的制度不尊重的」。他又批評有人千方百計做一些他們認為是正確的事,但就無法判定那件事是否正確,而「透過破壞遊戲規則來達到正確目標,這樣本身也實在很不正確呀」。
而昨日馮檢基在記者會上的表現,儘管表現得「大度」,但對「大佬霸權」的不滿已是呼之欲出。例如他稱,姚松炎尚未被「DQ」,「泛民」已因「Plan B」產生分歧,甚至分裂成兩派人,對此十分痛心。又以「退一步海闊天空」、「希望泛民尊重初選機制,由民主黨的袁海文參選」作結。
今日馮檢基 明日又是誰
顯而易見,如果馮檢基不退,則伴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極其兇險的後果,不僅馮檢基自身及家人會受威脅,整個民協都可能因此被「滅黨」。在政壇上闖蕩多年的「基哥」焉能不知?早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類似的事件就已經發生過,「泛民大佬」為支持個別候選人,硬是逼民協參選人何啟明在最後一天表態「棄選」,呼籲支持其他人。在「棄選」一事上,民協已經遭遇了兩次。上次「棄選」換來了什麼?有沒有換來民協的發展?恰恰相反,換來的是第二次的「棄選」。寧可「退一步」,換回民協的暫時安全,馮檢基別無他選,然而,民協這個政黨只怕永遠難逃被「棄」的命運。
其實,派誰參選,本就已在初選時商議定。誰一旦被DQ,誰就第二位補上,根本不成為一個問題。然而,「泛民大佬」隨時可按自己的喜好「翻雲覆雨」。進行初選「協調」的民主動力趙家賢也對是否換人支吾以對。還是那位「泛民」支持者的話說得好:「這種不知信守承諾為何物的主張,輸打贏要,真是玷污了民主精神。」
一次內部「初選」,實際上是徹底兜翻了「泛民」的老底。什麼「民主」,根本就是笑話;什麼「團結」,根本就是「威逼」。馮檢基被當作沒有價值的廢物而丟棄,固然是對民主的諷刺,但對其他「泛民」何嘗不是一記警醒?今日是馮檢基,明日又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