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估算,2030年前後,全球原油需求將出現拐點,從正增長走向負增長 路透社
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緩和了能源需求的增長,未來十年全球原油需求進入增速下行時代。與此同時,在電動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效應影響下,全球原油需求將在2030年前後出現拐點,由正增長轉向負增長。/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 林采宜
一、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下行
1、能源結構逐步轉型
經濟持續增長需要更多能源,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大大緩和了未來能源需求的增長。過去十年,單位GDP耗能以年均1.6%的幅度下降。隨着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對提高能效的重視,未來單位GDP耗能下降速度會進一步加快。預計未來二十年全球能源需求的年均增速為1.3%,低於過去二十年年均2.2%的增速。
目前,石油、煤炭、天然氣三類在未來二十年佔全球能源總供給的75%以上,隨着全球能源結構的逐步轉型,石油、煤炭在眾多領域將被更加清潔的天然氣取代,其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也將因此穩步下降。與此同時,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基於其在發電潛力上的優勢,將成為未來增速最快的能源,其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將由目前的3%提升至2035年的10%。
2、發展中國家需求增長趨緩
全球原油需求總量近十年來基本維持穩定,年增長率為1.2%。從結構來看,2017年OECD(經合組織)國家原油需求佔全球原油總需求量的48.8%,雖然佔比仍然較高,但趨勢在下降,其對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貢獻一直為負。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長主要來自於經濟高速增長、石油化工活動增加和汽車保有需求旺盛的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這些國家原油需求增量為每日1230萬桶,貢獻了全球原油總需求增量的112%。
未來十年,不僅發達國家原油需求下降的趨勢將延續,隨着經濟增速的逐步放緩,新興經濟體發展對原油需求的增長也會趨緩。專業機構預測,2025、2035年全球原油需求分別為1.05、1.1億桶每日,這意味着自2017至2025年中期原油需求年增長率將下降至1%(未考慮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的替代效應),而至2035年長期需求年增長率僅為0.7%,全球原油需求進入增速下行時代。
3、原油需求以車輛燃料為主
從需求部門來看,目前全球原油需求主要來自車輛、航運、非燃料、工業、建築、電力六大部門,其中車輛燃料需求(包括汽車、卡車對於石油、柴油等液體燃料的消耗)目前佔全球原油總需求量的44.2%,是全球原油需求最主要的增量來源。過去十五年,車輛燃料原油需求增量為每日1200萬桶,佔同期全球原油需求總增量的67%。
二、車輛用油亦將大幅減少
1、車輛燃料效率提升
一方面,車輛燃料用途的原油需求在全球原油需求中佔比最高(44.2%),未來由新興市場國家帶動的全球車輛保有量大幅增長仍然是主要趨勢,這部分車輛通行需求的增長同期將為車輛燃料原油需求帶來了645萬桶每日的潛在增量,但車輛燃料效率提升極大抑制了潛在需求增長。根據OPEC《World Oil Outlook》預測,2015-2040通行需求的增量及效率提升的減量分別約為30.4、11.4萬桶每日,抵銷率為38%。根據BP能源展望報告對2017-2025年400萬桶每日的燃油增量推算,通行需求的總體潛在增量為每日645萬桶。
2、電動車技術進步明顯
當前電動車續航里程的瓶頸已被突破,未來隨着電池材料科學的進步,電動車單位里程電池成本將進一步下降、充電效率也將同時提高,電動車的普及已然是沒有懸念的趨勢。目前,全球各國已相繼宣布了禁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印度及英、法、德等歐洲主要發達國家分別將於2025年至2040年停止本國的燃油車銷售,由此可以測算,至2035年電動車的佔比將從目前的8.5%上升至14.2%。事實上,當前已宣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國家的車輛保有量只佔全球車輛保有量的13%,未來若有美國、中國等車輛保有量大國加入,其電動車增量對原油需求的衝擊將進一步擴大。
3、未來原油需求的估算
在電動車替代傳統燃油車輛對原油需求影響方面,我們根據不同類型車輛(乘用車、商用車)對液體燃料(石油、柴油)需求將車輛分為四類,分別測算單位電動車替代對原油需求減少量的影響。結果顯示,每行駛萬公里普通家用汽油車將節約10桶原油的消耗,而卡車等道路運輸柴油車將減少16桶原油的消耗。結合對電動車數量增長的預測,可以測算出未來電動車替代效應對全球車輛燃料原油需求的影響是:至2025年每日將減少581萬桶。
這意味着若考慮電動車的替代效應,從2018至2025年,車輛燃料對原油需求的年增長率將降至0.3%。根據這個數據,可以推算,2030年前後,全球原油需求將出現拐點,從正增長走向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