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環西環合作才是正道/陳文鴻

時間:2018-01-17 03:15:43來源:大公網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日前出席香港青少年軍總會大樓開幕典禮時表示,西環(中聯辦)與中環(特區政府)未來「一定會多行埋一齊」。

  是的,中西環共同合作,才是正道。以往那些要兩地隔絕的言論與政策,只是秉承殖民地的做法,目的不是促進兩地共同發展,而是反對兩地融和、反對「一國」之下「兩制」的合作與發展,妄圖回歸後把國家對香港的主權與治權分割。

  港澳辦、中聯辦與特區政府,在國家的行政體系內是平行的,都是省部一級的行政組織。三者之中,沒有從屬關係,但當然有主次。在內地體制中,港澳辦與中聯辦為主,在香港特區之內,特區政府為主。這是「一國兩制」的基本原則,不容混亂。但與此同時,港澳辦與中聯辦並不是地方行政單位,前者是中央政府的辦事機構,後者是中央政府在港的代表處。也因此,前者只是在內地協調中央政府各部門、各地方政府與港來往,執行中央政策。後者在香港的功能也只是協調,協調特區政府與內地各部門各地方的關係。

  兩辦功能屬於協調,均是依據基本法和中央有關政策執行,並沒有決策權,更不用說指揮內地部門與地方政府,或指揮特區政府。嚴格而言,它們都只是作為香港各個方面(特區政府與香港社會)與內地各個方面聯繫的橋樑或居於中間的促進者。就如英文facilitator(促進者、幫助者)的作用,不是消極的中介或被動的守閘者。

  香港與內地的聯繫交流,從來都有互補長短、相輔相成的效果。回歸前,香港的利益歸於英國,英國僅取不予,兩地協同效果發揮有限。本來回歸之後,借「一國兩制」之力,正好發揮協同作用,也能以此促使內地與香港在互補之中創新發展,可惜政策理念在執行中出現波折。不是矛盾對立,便是零和遊戲的惡性競爭,內地與香港在這樣的錯誤情況下均出現問題。

  以往國有資產、國家財富不合理地外流,在內地的發展與改革過程中,形成一個極為惡劣的示範。本來香港的金融服務、國際化網絡可幫助內地經濟拓展國際市場,在互動反饋中促進改革開放,結果並不令人理想。香港也本應與珠三角及更廣大的內地範圍形成廣闊的經濟區域與創新體系,以內地市場促進香港的服務,以及與國際創新體系的銜接,使香港經濟轉型不是朝股市樓市的投機方向,而是向知識化、國際化發展。背靠內地,香港可成為與倫敦、紐約三足鼎立的世界城市,把整個亞洲納入腹地,也把香港的經濟與社會文化深化發展。

  中央的撥亂反正,定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並給香港未來發展與「一國兩制」實踐提出具體的思路——「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建設。這正好給香港重新起步的機會。

  特首林鄭月娥與新一屆特區政府應依照中央政府的政策,推動香港從當前的政經困境中解脫出來,再創輝煌。「一國兩制」下,兩地的互補合作與協同,落在執行層面便是香港與內地的密切配合。這便離不開特區政府與中聯辦、港澳辦的緊密合作,且合作也不應限於特區政府,而應是香港社會的各方面。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