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馮健坤報道: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昨日發布最新報告稱,在53家受評中國國有企業中,大部分國企的槓桿率今年繼續逐步下降,主因是國企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持續增長以及債務增速的放緩。報告稱,約三分之二的國企今年經穆迪調整的債務/EBITDA比率將有所下降。據測算,今年這些受訪國企的合併平均債務/EBITDA比率將從2015年和2016年的5.7倍和5.5倍降至5.4倍。
穆迪分析,國企改革和供給側改革將是今年國企槓桿水平改善的關鍵因素。國企改革旨在提高經營效率並增強企業盈利能力,供給側改革旨在削減中國企業槓桿水平和成本、並去除某些行業過剩產能。這兩項改革計劃有望令企業EBITDA實現增長,同時抑制債務增長。
多數大宗商品行業的受評國企也採取了措施提高運營效率和優化成本結構。例如在油氣行業方面,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採取了一系列成本削減措施,削減成本也大大提升了受評國企的實力,使其成本結構更能應對困難的市場狀況和抵禦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
部分大宗商品行業的受評國企也增發行權益資本,以減對債務融資的依賴,這符合國企改革框架下引入各類社會資本的要求。穆迪認為,未來將有更多大宗商品行業國企和其子公司增加募集權益資本。此外,供求關係的改善以及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亦可減少大宗商品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