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馬克龍昨日上午抵達西安,正式展開訪華行程。
作為留法十多年,並曾任法國外交部特邀對華文化及商貿顧問的土生土長香港人,筆者很有感慨,也非常期待。在此和大家分享我對馬克龍訪華及其延伸出的對中法關係及香港的影響。
法國是歐洲的強國,從語文文化政治制度、軍事外交、科技及教育,都有跟英美主流不一樣的一套。實際上,它不單在政治上是歐盟的牽頭國,更是全球大陸法系體制國家中最有代表性的國家。巴黎提供的遠遠不只是一個普通城市的硬體,巴黎這座城市的國際性權威機構,數量是全球之冠。中國在巴黎有三位「大使」級外交官,其中一位還是副部長級。這次中法最高層的正式會晤,勢必超出雙邊範疇,影響全球。
中國是大陸法系國家,這在當年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人留法時就已奠下基礎,而在整個大中華地區,中國內地、台灣、澳門都使用大陸法。最近香港的法律爭議,正好說明我們很有必要認真研究、比較憲法,包括把香港與內地的憲法關係,與英國和歐盟的關係來比較。
法方此行隨從中,包括曾任法國總理、外交部長、現任現憲法委員會主席的法比尤斯。我相信中央會邀請他擔任正在籌備中的新憲法起草委員會顧問,香港應把握機會邀請他來香港做憲法講座。
此次馬克龍訪華,首站選擇去絲綢之路起點的西安,這與法國重視文化交往有關。我建議香港應夥同深圳,把握機會,加強跟法國的聯繫,包括能否引進在巴黎的國際機構(例如教科文組織,世界工程師協會、聯合國66國集團等)來香港、深圳,打開香港年輕人的國際視野,同時也作為大灣區的實質性其他項目。
馬克龍這次帶同50多家法國大型企業的負責人訪華,中法預計將在此訪期間簽署經貿大單。港人在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方面雖無能為力,但應爭取在數碼產業和養老產業佔據一席。法國的數碼產業,表面看沒有什麼,但實際上高層次的技術主要由軍工轉過去,所以跟香港的互補性有一定聯繫。特別是香港可以通過法國的退休專家協會幫忙,達到共同創建企業和專案的目的。再有是在養老方面,因為法國人退休拿退休金是全球性的,沒有地域限制,所以華裔法籍人中,會有一些選擇回國內養老。
巴黎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發源地,中法兩國提升政治互信和具體合作,必定會有深遠影響。關心國家發展,港人就應多關注此次馬克龍訪華。
香港商業學會會長,留法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