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展望未來幾年,存款活期化將繼續上升,一是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投資渠道變少,二是活期、定期存款利率差異縮小
存款是保證銀行經營安全和流動性的前提,存款的期限結構、利率結構、幣種結構等直接決定銀行資產運用的方向和結構特徵。2017年以來,監管部門加強了對理財和同業業務的監管,導致部分銀行負債來源大幅降低,負債嚴峻的形勢使存款在負債中的重要性進一步突出。負債來源穩定性降低,資金成本上揚、利差收窄對銀行資產負債表經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宏觀環境和微觀基礎發生重大變化的條件下,銀行經營要素隨之變化並產生諧振,銀行需要重構一張「低槓桿、輕資本、快周轉、高回報」的資產負債表以應對存款困局。\浦發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研究員 宋艷偉
一、存款增長動力下降
從歷史趨勢看,存款增速在2009年6月達到最高點以後快速下滑。過去五年,中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平均增速為11.85%,較上一個五年降低7.29個百分點。2017年下半年,存款增速已跌破10%。根據十九大和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未來幾年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政策將繼續加強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貨幣信用創造總體趨向穩健,金融業擴張速度將適當放緩。
結合金融去槓桿、經濟增速放緩、金融脫媒等因素來看,存款增速將在低位徘徊。一是儲蓄率中長期走低將約束存款的增長速度。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居民儲蓄向消費轉化的動能日益增強。2016年國民總儲蓄率為47.90%,較2008年已經降低3.94個百分點。IMF預測中國國民總儲蓄率2022年將下降到41.96%。儲蓄率的下降勢必會拖累存款的增長速度。二是存款向理財產品轉化的趨勢將抑制存款增速的進一步提升。
二、存款活期化程度提升
目前來看,儲蓄存款向各種投資理財產品轉化的趨勢已經形成,貨幣基金、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等貨幣屬性較強的金融產品將分流銀行存款。
基礎貨幣供給短期化提升了存款的活期化程度。2012年以來,隨着出口增幅回落以及鼓勵對外投資,增長放緩的外匯佔款逐漸不足以支持基礎貨幣的穩定擴張。隨後,中央銀行開始使用公開市場操作以及新型貨幣政策工具(SLO、SLF、MLF和PSL等)替代外匯佔款,以此為資產發放基礎貨幣。使用外匯佔款與使用貨幣政策工具為基礎發行基礎貨幣的重要區別在於期限不同,外匯資產沒有期限可以視為永久性資產,而貨幣政策工具大部分為1年期以內的短期工具,由於貨幣當局資產端平均期限變短,引起存款期限同步短期化。
活期存款作為核心存款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低成本、在利率上升環境下重定價較慢的特點。在過去兩年間,活期存款佔各項存款的佔比緩慢上升,目前約為29%,並且活期存款增速的變化幅度較大。
展望未來幾年,存款活期化將繼續上升,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投資渠道變少,企業選擇持幣觀望,一定程度上使單位活期存款增多。二是活期、定期存款利率差異縮小,持有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降低。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與活期存款利率之差已降至1.15%。相對於定期存款的流動性約束,持有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已經降低。
三、銀行的破解策略
未來幾年,中國將繼續處於經濟周期轉換、產業轉型升級和信息技術革新的發展新階段,國家、企業、個人三個層面的資產負債表均將發生了重大變化。銀行需要相應深層次調整資產負債表以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實現穩健的持續發展,短期內存款增速放緩的趨勢可能難以逆轉,銀行亟待深層次調整資產負債表,調整優化負債業務發展思路,積極利用數字化技術創新產品和模式強化存款和主動性負債業務,有效應對新形勢下負債資金來源穩定性下降和成本上升的挑戰。
1.強化基礎存款的拓展,提升存款來源的穩定性基礎
在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貸款業務仍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需要穩定的負債來源提供資金支持。商業銀行可強化數字化、模型化手段創新負債管理方式,在調結構、控成本過程中,繼續強化基礎存款拓展,鞏固負債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一是繼續突出儲蓄存款作為核心存款業務加以推進。特別是需要強化產品創新和服務提升、線上線下渠道網點布局優化、提升支付結算便利性等非價格競爭手段來吸收儲蓄存款。二是優化批發式的存款業務模式,充分利用數字化理念實現存款產品化創新,豐富存款種類、結構,提高客戶選擇空間和資產組合配置能力。三是進一步優化考核指標體系,降低貸款指標和存款任務指標的相關性,推動各業務條線、各經營單位更加注重基礎性存款的拓展,特別是繼續拓展穩定性相對較好、成本相對較低的結算類資金。
2.完善和創新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強化活期存款的拓展
存款活期化直接衍生大量現金管理類的金融服務需求。商業銀行需響應市場需求變化,充分發揮交易銀行的作用,以獲取更多活期存款。一是以現金管理類產品為切入點,提升現金管理、財富管理、公司理財等產品加載數量,強化整體金融服務方案營銷力度,增強綜合服務層級,提升客戶黏性。二是遵循數字化理念,全方位、多維度地提升與互聯網的融合度,強化虛擬帳戶、直銷銀行等渠道建設,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高質量、個性化的資金管理服務,增強客戶個性化體驗。三是積極推進活期存款產品計息等服務模式的優化,增加活期存款產品市場競爭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