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消委會報告/藥房「両變錢」售藥材 遊客被索價3萬

時間:2025-09-16 05:01:45來源:大公报

  圖:消委會表示,今年首八個月接獲五百四十八宗涉及藥房和藥店的投訴。圖為海關於兩年前在佐敦一間藥房,拘捕涉及「斤變両」誤導銷售的職員。

  消委會今年首八個月接獲548宗涉及藥房和藥店的投訴,包括混淆「斤變両」、「両變錢」等計價單位,以及推銷包裝高度相似的影射貨品,亦有個案的收據內容與購入數量不符,商戶以收銀系統出錯為由拒絕退款。消委會敦促零售業界摒棄誤導銷售手法,提醒市民旅客到藥房購物時要留意防偽特徵、計價單位及即時檢查收據。\大公報記者 肖泓宇

  旅客來港消費,被無良店舖「劏客」的情況時有發生。消委會今年首八個月收到548宗涉及藥房和藥妝店的投訴,數字與去年同期相若,當中逾七成是旅客投訴。

  包裝高仿 廠商名稱差一字

  投訴類別中,涉及銷售手法的佔四成,假貨或影射商品的投訴佔兩成。其中一名投訴人是新加坡遊客何女士,在本港一間藥妝店購買藥材奶薊草,聲稱看到標價單位是每両380元。店員未有提及計價單位及總價便將藥材磨成粉,要求投訴人支付30400元,並解釋計價單位是「錢」。何女士即場提出疑問,認為店方誤導,但為了息事寧人,先行付款,及後向消委會及海關投訴。經調停後,藥妝店同意退款退貨。

  內地旅客葉先生到某藥房查詢安宮牛黃丸,店員推薦一盒產品,介紹為「北京安宮牛黃丸」。葉先生見產品的包裝外觀與其心儀產品相似,加上店員說是「北京」,以為是正貨,遂付款約2640元購入三盒。投訴人返回內地仔細檢查,發現該產品包裝和外觀與其心儀品牌高度相似,產品同樣有「北京」和「安宮牛黃丸」字眼,但生產商名稱卻相差一個字,懷疑為假冒或影射貨品,遂向消委會求助。經商議後,投訴人於兩星期後再度訪港,親身到店辦理退貨和退款。

  內地旅客龔女士來港旅遊時,於藥妝店購買一盒六瓶裝藿香正氣水及其他藥品,結賬共付款305元。離港後檢查收據,發現列出的藿香正氣水為一盒12瓶裝,售價為170元,惟實際收到的貨品盒上則標示為六瓶裝。龔女士質疑藥妝店多收一倍費用,遂聯絡商戶反映及向消委會求助。藥妝店以收銀系統紀錄有誤為由,拒絕退款。經消委會調停後,藥妝店同意透過電子支付平台退回一半貨款。

  促業界自律 保旅客消費信心

  消委會認為,誤導性銷售手法不單對本港整體零售和旅遊業界的形象造成不良影響,亦削弱旅客對本地消費環境的信心,敦促零售業界摒棄誤導性銷售手法,應殷實經營,提升自律水平,共同維護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

  消委會提醒,若消費者有心儀品牌或貨品,應清晰告知商戶,並可參考該品牌是否設有防偽特徵,仔細比對真偽;如購買藥材或參茸海味,應先確認計價單位及價格,交易完成後應即時檢查收據,確認所購貨品名稱、數量及價格是否正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