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共享住宿的「中國式結婚」

時間:2017-12-24 03:15:21來源:大公網

  圖:阿敘(右)在她的第二間民宿│白鳥的旅行箱 受訪者供圖

  11月,嶺南的暑氣才漸漸退去,廣州天河的一間公寓裏,林女士正同工人們一起趕工,她希望能在大批北方避寒的遊客湧入廣州前完工。這間住了十幾年的舊屋在設計師手中煥然一新,等待着新的「主人」。十年前,讓陌生人住進家裏對林女士來說,還是「瘋子才做的事」。

  同為共享經濟的鼻祖,相較於共享單車、網約車為代表的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在中國的發展腳步要遲緩得多。儘管從2008年創立之初,行業領頭羊Airbnb上就出現了中國消費者的身影,但真正邁入中國市場,僅僅始於2015年。愛彼迎(airbnb中國)的建立更是2016年底才有的事情。

  房源不足之殤

  而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一批80、90後率先成為民宿主,中國湧現了30多家共享住宿企業,但2013年隨着愛日租因資金鏈斷裂退出中國市場,行業重新洗牌,以螞蟻短租、途家、住百家等為代表的分享住宿企業成為當前市場的主角。比起資本競相追逐的共享出行,共享住宿的投融資也低調得多。

  根據艾瑞統計的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70%共享住宿企業仍處於天使輪與A輪,可以說中國的共享住宿行業仍在襁褓之中,中國特殊的文化傳統以及不完善的信用體系,成為制約中國共享住宿行業發展的瓶頸。業界慨嘆,共享住宿這個「洋女婿」與中國市場的「結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房源供給不足,成為共享住宿邁入中國的第一道坎,目前Airbnb在中國僅有八萬個房源,佔Airbnb全球400多萬房源的2%,這與世界第一旅遊市場的體量極不相符。

  徵信體系之失

  「我家裏的東西損壞了誰賠?東西被偷了怎麼辦?會不會有人租房子幹壞事?」三年前,第一次面對女兒提出將舊屋改作民宿的提議,對目前信用體系存疑的林女士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近一年來,身邊的親朋好友陸陸續續將閒置的屋子改裝成民宿,旺季時一個月過萬元的收入才讓林女士動了心。而真正促使她下定決心的是,今年10月1日,首個民宿標準《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正式實施,她認為:「雖然不是強制性的,但感覺市場漸入正軌,相信不久會有法律法規出台。」

  在房源保有量佔優勢的本土共享住宿企業螞蟻短租CEO申志強看來,「標準的出台和實施意味着對行業前景的肯定,讓企業更加有規可循,同時創造了一個良性發展的環境。」業內人士認為,尚未完善的徵信體系,無法對房東和房客做出有效的約束和權益保障,雙方很難形成良好的信任關係。在既有的金融系統外,建立能夠評估公民社會行為的徵信體系,是共享經濟能否在中國獲得發展的關鍵因素。

  精細化運用和模式創新或許是可行的出路。為吸引更多房東,包括螞蟻短租在內的共享住宿企業,紛紛推出保潔、託管等服務,通過人臉識別電子鎖加強對房客身份的認證審核,Airbnb則推出房東保障金計劃。

  「中式尺度」之難

  共享住宿與中國市場的結合,更是一場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成都房東阿敘經營民宿之初,為自己留了一件卧室,她希望在自己的民宿裏客人也能像「在國外旅行時與房東一起烹飪、聊天、開Party」,不料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在這間近200平米的三室二廳屋子裏,公共區域和三間卧室被合理的劃分開來,阿敘將一間卧室用來自住,其他兩間接待住客。即便這樣大多數房客在入住後,委婉地提出希望擁有「私人空間」,更有年輕的房客直接希望阿敘不要出現在屋子裏,「幾乎沒有交流,更別提一起玩。」這令阿敘始料不及,「沒想到這種分享的精神在中國根本行不通。」

  對於共享的「尺度」,本土共享住宿企業有自己的思考。申志強認為,將房屋中閒置的一間房或一張床合租的模式不太適合中國國情。「因為國外的房子很多都是獨棟的,跟別人合租,把一層出租出去,房東自己可以住一層,大家都有獨立空間,很舒服。」但中國的房型以居室型為主,多為一居、兩居和三居,出於舒適和安全的考慮,多數用戶會選擇整套短租房的整租模式。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表示,由於中美存在居住習慣、居住期望以及租房人群的不同,Airbnb要想在中國獲得像蘋果公司那樣的成功,可能性為零。

  對Airbnb來說,房東與客人、客人與客人之間的互動不可或缺。Airbnb愛彼迎中國副總裁安麗表示,今年三月,「全新旅行平台」和「體驗」產品引入到中國,六月,「故事」功能也在中國首發。

  儘管困難重重,中國這個全球第一旅遊市場對共享住宿企業來說,依然是潛力巨大的「可口蛋糕」,業內預計未來五年市場規模有望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安麗說,中國是除美國總部外唯一有Airbnb愛彼迎本地產品和技術研發團隊的地區,今年的員工數量會增加兩倍,投資亦將翻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