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反對派「死因研究」錯了/關 昭

時間:2017-12-20 03:15:43來源:大公網

  立法會已完成對《議事規則》的修訂。這是回歸以來立法機關在職能和運作上的一大突破,值得高興。

  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不可謂不是一件「傷筋動骨」的大事,其修改的幅度和影響都是十分重大的,反對派動輒「拉布」、「流會」的惡行即使不至絕跡,最少也已被廢了一大截「武功」。但是,修訂議案的審議和通過,雖未至「水不揚波」,但除了反對派在議會內負嵎頑抗、要死要活外,在社會上、市民中並未引起什麼重大的反應,修訂可說順水推舟、提早完成。

  一件本來看似十分困難的事,一些本來看似難以逾越的因素,為什麼在實行過程中沒有出現呢?唯一的答案,確實就是大勢所趨和民意所向。經過連年的折騰,市民確實已經徹底厭倦「拉布」,「拉布」除了阻住地球轉,一事無成、毫無建樹,市民又怎麼還會支持、留戀這一「廢招」?因此,建制派在此時此刻提出修訂議案,不是覷準反對派六人被DQ,「趁你病、攞你命」,而是確實選擇了正確的時機做正確的事,市民固是樂觀其成,甚至連反對派自己,其實也是「打定輸數」,不僅「輸了波」,更是「輸了形勢」的。

  對此,就連反對派自己也不諱言失敗。「公民黨」黨魁楊岳橋在報刊上說,今次「修例戰」大敗,包括在民眾動員上,當日包圍立法會的人數不足百人。而他把「死因」歸咎為「對民眾教育不足」,條文內容太過複雜,以至公眾「摸不着頭腦」。

  當然,修例議案條文是技術化的,一般市民不易看懂,但今次反對派「反修例戰」之敗,不是敗在民眾「看不懂」,而是民眾完全「看得懂」,看懂了「拉布」、「流會」對港有害無益,看懂了朱凱迪、陳志全等人的惡劣無能。因此,「沉默的大多數」終於發揮了作用,支持《議事規則》的修訂通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