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專畢業典禮上發生的事,成為社會熱烈討論的話題。
在被曝光的片段當中,有的學生氣焰囂張,衝着港專校長陳卓禧大聲喊叫,並促其對事件進行解釋。然後,我們就聽到了一段強而有力的反擊,「從我們成立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掛五星旗,唱《義勇軍進行曲》。我們因為這件事受盡了港英殖民政府的打壓,資助資格被取消,校舍被收回,我們也沒有放棄過我們愛國的立場,沒有因為這件事而退縮。」
陳校長的話,鏗鏘有力。在我們的社會裏、生活中,每當遭遇學生問題時,大專院校校方慣用的回應方式就是表示「遺憾」,但校方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我們,習慣用大人的冷靜思維應對年輕人的魯莽與蠻橫;我們,習慣用智者的剋制心理按部就班地與年輕人溝通談心,但是我們得到了怎樣的結果呢?不明是非的青年問題日益嚴重。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冷靜與剋制根本無法引起某些青年的重視,每一步退讓在他們看來都是「理虧」,面對如此的境遇,還要繼續「冷靜」下去嗎?
等了那麼久,終於有一位校長願意站出來,勇敢地做個「不夠理智」的「憤青」與歪風邪氣激情「對峙」,「畢業典禮是一個莊嚴而隆重的場合,而港專作為一間愛國愛港的學校一定會高舉愛國旗幟,沒有任何妥協餘地。」是的,「愛國」從來都不是一項選擇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任何可以妥協的餘地。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堅持,這是作為中國人的基本原則。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就應該直接放棄。
上個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將《國歌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其中列明當奏唱國歌時,在場人員應該肅立,舉止莊重,不得有不尊重國歌的行為。現時,《國歌法》正等待香港本地立法,之後便會在香港正式實施。而在過去三年時間裏,「噓國歌」事件光是在足球賽事中就已經發生了14次,類似「噓國歌」的不正常行為彷彿已經變成少數人展現叛逆的表達方式。但如此行為,實在不應該在香港發生。
一直以來,香港都是祖國的驕傲,是世界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是「超級聯繫人」,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畫龍點睛之筆。我們需要更多像陳校長這樣的人,我們需要告訴青年什麼才是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需要告誡學生,「身份認同感」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我們需要勸喻年輕人,若要不斷指出問題,請同時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專欄作家、敢言計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