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美將為耶路撒冷首都之爭付出代價/顧鐮墨

時間:2017-12-16 03:15:44來源:大公網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指示國務院研究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中東形勢為之撼動。其後阿盟舉行緊急會議,促美取消決定,並呼籲各國承認該城為巴勒斯坦首都。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三教的共同聖城,紛爭極其複雜。耶路撒冷屬於誰,在整個以巴衝突中佔有核心的象徵意義,也是以色列與伊斯蘭世界衝突的核心象徵。區域外各國都不肯輕易觸碰耶路撒冷屬於誰的問題,這就是為何所有國家在以色列的大使館都建立在達拉維夫。美國國會雖然在1995年通過《耶路撒冷大使館法》,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要把大使館搬到該處,但總統每隔半年就簽署一項文件,延期實施。原因也正在於此。

  特朗普做出這決定廣受爭議,但也不是無跡可尋。其最基本的背景是,猶太人是美國勢力最大的少數族群,有巨額財富,在政商學界都有巨大影響力,而且這種影響力是跨黨派的,無論民主共和兩黨傳統上都極支持以色列。總統們不得不謹慎從事的原因完全是因為中東問題太複雜,耶路撒冷又太重要,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第一,美國在中東有眾多阿拉伯盟國,一旦承認耶路撒冷屬以色列,則讓盟國無法下台。第二,各大國在中東勢力縱橫捭闔,俄羅斯與歐洲傳統列強都約制美國單方面行事。第三,巴勒斯坦立國是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上通過的,以色列(有前提地)退出1967年戰爭所佔領的土地(包括東耶路撒冷)也是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具有國際法效力。第四,美國的中東戰略利益在於在自己能控制的地區保持和平,在不能控制的地區不妨「添亂」,巴以重新衝突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第五,美國一直以調解人的身份主導巴以談判,就不能超越巴勒斯坦的底線,否則就失去調解人所需要的「中立」地位;第六,美國沒有必要在早已緊張的美國─伊斯蘭關係上,因耶路撒冷而火上澆油。但以上各點都不為特朗普所看重。特朗普此舉首先的目標就是要「兌現競選承諾」。好大喜功的特朗普需要標榜自己的「史無前例」的功績,沒有什麼比「做到」各位前總統「做不到」的事,更能讓特朗普滿足自己的心理好感覺。

  其次,特朗普要照顧自己的選民。目標選民中的福音派教徒與反穆斯林勢力是最踴躍支持其決定的人群。這也令特朗普不太擔心惹起伊斯蘭世界的怒火,因為他本來就鼓吹反(極端)穆斯林。

  第三,美國要主導中東和平進程,根本戰略出發點還是美國要當世界的領袖,要遵守國際法與國際秩序框架。但特朗普並不這麼在乎國際責任。對他來說,如果能繼續主導中東局勢固然好,但如果不成,中東大亂,美國變成武器販子與「僱傭軍」也不錯。

  第四,中東在美國外交上的重要性也在下降,美國要實現能源自主與能源輸出,中東石油對美不但不再重要,反而是競爭對手。特朗普於是也不在乎中東大亂。

  第五,特朗普商人談deal的性格,令他確信在巴以談判中,只有幫助以色列走出這步,才能迫使巴勒斯坦讓步,接受特朗普版本的和平方案。他認為這是一個打破死水的關鍵一步,儘管這看起來過分樂觀得可笑。

  第六,毫無外交經驗的女婿庫什納是特朗普中東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傳統上主導的國務院與國防部都說不上話,意見也自然不得到重視。

  特朗普決定一出,不出意外地惹來各方批評。不得不說,特朗普挑這個時間宣布其決定找了一個好時機。中東最近事變頻頻,各國暫時沒有精力管以色列的事,與以色列臨近的國家,又大都因為反伊朗的緣故,與以色列靠近,肯定無法向以色列開戰。因此,短期內,中東大亂的風險較小。

  但長期而言,特朗普此舉將為中東帶來極大的不穩定。巴以矛盾重新成為中東的焦點,一舉打破中東的勢力平衡,中東各方勢力重組在所難免。而在中東這個火藥桶,每次這樣的勢力重組都意味着戰爭。巴解、哈馬斯、真主黨等傳統武裝的發動對以色列的攻擊在所難免,各種恐怖主義組織的活動必然更活躍,再加上近期發生的各種變亂(敘利亞內戰、庫爾德獨立、也門反恐戰爭、沙特政變、沙特與卡塔爾斷交、伊朗核危機)中東的局勢更動盪。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的決定牴觸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繼退出TPP、退出巴黎氣候公約、退出伊核協議之後,再次展示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是「不負責任的大國」。這令美國與歐洲盟國繼續離心離德。在特朗普的單邊主義下,以合作協商為特徵的國際關係體系,可能會倒退到19世紀那種叢林法則時代。二戰後的國際格局面臨全面改寫,這會引發世界範圍內的不穩定,更令人擔憂。

  旅美學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