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際總部總部基地入駐儀式,昨日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舉行。\大公報記者胡永愛攝
8月8日,正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印發兩周年之際,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際總部(「國際總部」)總部基地入駐儀式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舉行。
「自成立以來,我們非常注重國際合作的推進,這其中尤其重要的一部分便是與香港的協同、合作。」國際總部主任劉仁辰在活動現場表示。據介紹,國際總部目前對接了多家香港頂尖大學與科研機構,與包括香港大學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在內的三家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推動項目立項。\大公報記者 胡永愛
國際總部是廣東省、深圳市和清華大學聯合部署的國家級綜合領域成果轉化平台。國際總部依託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建設,選址於河套深圳園區河套科創中心,致力於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生物醫藥、高性能材料、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匯聚國際創新資源、聯動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有組織科研和有組織轉化。
當天的活動中,國際總部總部基地舉行了入駐儀式,「深圳市醫工融合成果轉化示範基地」、「深圳市醫療保障局產業創新賦能窗口」同步在國際總部總部基地掛牌。國際總部還與廣東省小分子新藥創新中心、睿智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共同打造醫工深度融合服務體系,培育醫工深度融合創新生態。
聚焦生物醫藥及高性能材料
去年的8月8日,國際總部在河套深圳園區正式揭牌。「國際總部在積極探索項目經理人模式,將搭建多個領域創新平台、一個國際協同創新轉化平台的業務體系,進行全局式的創新。」劉仁辰介紹,一年時間裏國際總部業務框架已梳理清晰,未來將為生物醫藥領域提供醫工深度融合的服務鏈條,為高性能材料領域提供中試平台,為人工智能領域提供科學研究、智能製造、教育、設計等多方位的AI賦能平台。在國際協同創新轉化平台上,則着重於產業創新研究、海外平台合作、國際概念驗證、科技金融支撐以及創新生態培育等。
當前,國際總部有自適應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的研發、蒸汽消融醫療器械的研發和產業化等四個已立項項目,其已完成專家論證及查重,正在推進協議簽署,並提供項目服務。還有兩個擬立項項目及58個儲備項目,多集中在生物醫藥領域及高性能材料領域。
儲備項目包括愛滋病疫苗
劉仁辰表示,國際總部自成立以來,團隊幾乎把香港特區政府支持過的生物醫藥和材料領域的項目,均進行了走訪,評估項目是否適合引進到深圳進行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目前,我們對接了多家香港頂尖大學與科研機構,與香港大學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嶺南大學跨學科學院、香港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三家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推動項目立項。」
孵化自香港大學的醫克生物愛滋病治療型DNA疫苗項目,是國際總部的儲備項目之一。活動現場,醫克生物愛滋病治療性疫苗研究所副主任黃亦駿表示,項目已在香港積累了10多年的研究基礎,「然而,香港在臨床、實驗室檢測、疫苗生產等方面有諸多困難。」
當前,國際總部已推動生物醫藥領域的分析測試平台與類器官實驗動物平台的建設完成,為項目研發提供分析測試支持及精密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更填補大灣區實驗動物服務的不足,重點融合探索了類器官創新技術。「我們一期臨床試驗已經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完成,二期將在全國八個城市進行。有國際總部在轉化上的支持,我們有信心在18個月後讓疫苗上市。」黃亦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