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1月止,中國電影票房已經突破500億元(人民幣,下同),觀影人次達到14.48億,但用戶年均觀影頻次從去年的7.36%下降到5.80%,上座率也下滑到13.3%,遠低於日本的45%和北美逾30%的上座率。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李捷表示,用戶觀影欲望下降的最大原因,是用戶體驗不足。期望從內容、宣發和影院三個方面變革用戶體驗,以創造中國電影行業新的500億元增量,實現千億票房。\大公報記者 趙建強
過去十年內,中國電影院的擴建一路飆升,從2007年的1427家到2016年8817家,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2.43%。至2017年,全國影院數和銀幕數更快速擴張到8928家和4.3萬塊,而網絡票務平台用了兩三年時間,將購票從櫃枱遷移到線上,使用戶的消費路徑趨向便捷,助推了《戰狼2》創造電影票房新紀錄。
不過,網絡遊戲、線上觀影、直播和短視頻等多元化娛樂方式,則稀釋了用戶去影院觀影的衝動和欲望。
搭夥組局升級至工業化製造
在過去有限的時間內,若要進行重新分配,電影一直是相對傳統的。因為它的消費必須在線下完成,而現在是在講究高效率時代,電影的線下場景顯然不利於大眾體驗,所以人們在選擇內容消費的時候,會自然地選擇更為方便的網絡以及從社交平台獲取內容。
在2017中國文娛產業峰會上,李捷指出,中國用戶觀影欲望降低,主要因素是用戶體驗不足。「電影是有情感、有溫度、有儀式感的,觀影體驗也應該有情感、有溫度、有儀式感。」
因此,要為市場增量,李捷認為必須從搭夥組局升級為工業化製造,宣發從傳統宣傳與發行升級為整合營銷,即要實現線上與線下,商品與內容、觀眾與自媒體,以及傳播和用戶互動的整合。而影院亦要從播放升級為體驗,代表了未來行業發展的路徑。
他舉例,阿里旗下「淘票票」圍繞「同好+社交+情感」打造的脫單電影院,在雙十一「脫單場」開了96場,平均上座率36.71%,是大盤平均上座率的兩倍,而哈爾濱脫單場上座率更高達73.5%。同期,小聚場開創了C2B的觀影新模式,147場平均上座率則達44.5%。
冀兩年內上座率升至20%
而在創新變革用戶體驗上,李捷稱「淘票票」將推出聚焦親子家庭的「動畫你早」,面向鐵粉影迷的經典電影主題播映,以及提升非黃金檔上座率的觀影月卡等。「淘票票致力於通過推動效率和體驗的變革,實現中國電影市場的下一個500億。」李捷期望,未來兩三年,上座率提升到20%,就能夠實現700億票房,如果上座率翻一倍,就可以成就千億中國電影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