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抓住十九大機遇發揮「香港所長」/葉建明

時間:2017-11-29 03:15:42來源:大公網

  近日中央宣講團來港宣講十九大精神,對象既包括特區政府高官、駐港中資機構人員、社團領袖,也包括普羅大眾。十九大以來,從中央宣講團到香港中聯辦多位負責人的多次宣講,可以看到,中央對香港期望甚殷。在國家走向大發展的新征途上,中央希望香港保持清醒,跟隨國家的腳步,實現新的進步,創造新的輝煌。

  中央派員來港宣講中共的代表大會精神,這是第一次。作為中國的執政黨,中共的每一次代表大會都是對過去的總結和對未來的規劃。告知中國將走什麼路,如何走,達至什麼目標。這對中國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事實上對世界也有着越來越重要的意義。由於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每一步發展對世界的影響將變得越來越大,因此,此次十九大期間,海外記者採訪十九大的人數創下紀錄,有接近兩千人。其中外國記者來自一百三十四個國家,遍布世界五大洲,比十八大時增加兩成,可見海外的關注程度。

  在十九大閉幕後,中國派出了多個海外宣講團,有針對性地解說十九大內容,幫助海外了解中國的發展和中國將為世界提供的機遇,並有針對性地講解中國將來即使強大也會以「和」為貴,與世界友好相處。與之同時,最近美國、英國、印度、秘魯等全球多地的政要、學者、媒體,通過舉辦研討會、座談會,研究十九大,關注十九大效應。

  對於香港而言,關注和了解十九大更是順理成章之事。十九大報告是在總結中國今天發展的基礎上,對未來多年的藍圖規劃。香港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自然在這一總體規劃之中。可以這樣說,不了解國家的發展,不了解國家未來的方向,不融入國家這個大家庭,香港未來可能寸步難行。

  須了解國家發展方向目標

  在香港宣講十九大,中央對香港有什麼希望,希望香港明白哪些問題?

  首先,希望香港知道,中央在想什麼、做什麼,國家將會如何向前,未來的目標在哪裏,國家的目標和香港有什麼關係?

  十九大內容豐富,不僅總結了過去五年極不平凡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包括海內外關注的反腐敗已經形成壓倒性態勢外,還以大量筆墨描繪了未來宏偉藍圖。與歷屆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不同的是,中國將在十九大之後的2020年,迎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節點──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走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這意味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十三億多中國人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實現脫貧。正如習近平在出席2017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的主旨演講,「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除了短期目標,國家中長期的目標也很清晰。所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將包括以經濟科技文化力量為主的綜合國力大大提升;社會全面進步,社會各個領域實現整體協調發展;新時代的中華文明得以弘揚,並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收世界優秀的文明成果;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勿囿於自己「一畝三分地」

  國家的這些目標,都與作為國家一員的香港息息相關,香港有定位、有角色、有責任、有機遇。中央的宣講,是在提醒香港再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只囿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開闊眼界,放眼國家和全球,順應潮流,跟上國家的目標,香港才有更大的發展。

  同時,中央希望香港了解,中央對香港的期待,以及香港在國家步入新的歷史階段中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香港有哪些機遇可以實現與國家同步發展?

  十九大報告把「一國兩制」列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要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從報告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國兩制」在國家工作全局和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新發展新定位。與此同時,十九大強調了中央全面管治權與特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以防止「一國兩制」實踐偏離主線;強調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促進特區形成良好憲制秩序;強調全面推進內地與港澳合作,促進共同發展。這一切都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此次中央宣講團成員,包括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易綱。作為經濟學家,易綱前來香港解讀十九大,本身就頗有深意。香港金融業是實踐「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典範,也是香港少有的不太受意識形態、泛政治化影響的行業,所以這二十年發展健康、迅速。十九大展現的藍圖中,未來發展「國家所需」有很多,但「香港所長」如何跟上,是每一個港人都需要思考的。

  中央苦口婆心,思路很明確,就是希望香港能夠順應歷史,在歷史潮流中,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瞄準機遇。「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福建省政協常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