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科技應用已廣泛融入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之中,今天的科技股,可望保持盈利高增長模式
今年科技股大發神威,引領全球股市迭創新高。包括蘋果、Alphabet、微軟、臉書、亞馬遜、騰訊與阿里巴巴等科技股,平均升幅超逾四成,比全球股市平均升幅高出接近兩倍,個別股份預測市盈率達到一百倍以上,估值偏高風險逐步顯現,投資者需提高警覺性,恐防獲利回吐,股價急速插水。
升幅比全球股市高兩倍
港股昨日在千五億元成交之下向上突破三萬點大關,全日上升近二百點。儘管恒指十年來重越三萬點大關,但一直拉動指數上升的科技股卻逆市下跌,其中騰訊從四百三十八元高位,急回至四百二十六元八角收市,倒跌三元二角,一定程度反映科技股累積升幅大,隨時出現獲利回吐。
事實上,今年全球科技股升幅之大,令人瞠目結舌,平均升幅達到四成多,差不多等於今年全球股市一成八升幅的兩倍。
個別股份市盈率逾百倍
以全球八大科技股為例,包括蘋果、Alphabet、微軟、亞馬遜、臉書、騰訊,阿里巴巴與百度,今年升幅介乎約四成至一倍以上不等,當中以騰訊與阿里巴巴最為突出,分別上升百分之一百一十七與百分之一百二十五。今年八大科技股市值合共上升了一點四萬億美元,相當於西班牙與葡萄牙一年GDP的總和。
監管政策風險不容忽視
不過,今年全球科技股股價瘋漲,估值偏高問題開始引起市場注視。即使現時掀起的新經濟股、科技股投資熱潮,不可與二千年科網股狂潮相提並論,但個別股份如亞馬遜的預測市盈率達二百七十倍,而網飛(Netflix)預測市盈率也在一百五十六倍。至於騰訊預測市盈率也高企五十二倍,較港股十四倍平均預測市盈率,高出近三倍。
市場關注科技股股價升幅過度,比盈利增長更快、更急,因而產生了估值偏高的憂慮。同時,當前科技股另一個主要風險,就是監管政策可能收緊。繼叫停虛擬貨幣ICO融資平台,內地又停批網絡小貸牌照,內地以至全球科技股面對政策風險不容忽視。
無可否認,科技應用已廣泛融入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之中。今天的科技股,憑藉廣大用戶網絡與穩定現金流,只要善用大數據優勢,推出迎合市場需要新服務與產品,可望保持盈利高增長模式,不排除短期股價還有一定上升空間,但全球科技股股價在過去一年累積升幅確實不少,並已對未來盈利前景作出反映,現水平高追科技股,承受的風險愈來愈大,投資者應知所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