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如同國旗,象徵國家與人民。凡我國民,均應尊重國歌,維護國歌的莊嚴。
近來在多個香港主場的足球賽事中,有人故意對國歌發出噓聲,這是損害國家尊嚴的劣行,影響極差,受到社會嚴厲的譴責。前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更指出,此乃嚴重違法的行為。
全國人大常委會料即將把《國歌法》納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本港據此進行立法,將受到社會的重視。立法要快,執法要嚴,才能有效地遏制侮辱國歌事件的重演。
此外,還需加深對唱(奏)國歌意義的認識。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作詞者是著名文學家、戲劇家田漢。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田漢從外國返抵上海,從事抗日救亡運動。當時日寇佔領我國東北,要將魔爪伸入華北。長城內外,炮聲隆隆,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險關頭。他無比激憤,以作家深刻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構思中華民族應以「血肉築成新的長城」去抗擊日寇,這成為他為抗日電影《風雲兒女》配曲而撰寫歌詞的名句,充分體現了全國軍民團結一致英勇殺敵的堅強意志。
年僅二十三歲的音樂家聶耳與田漢在年齡上雖然差距明顯,但愛國情懷卻同樣熾熱。他僅以兩天時間就基本上為歌詞譜出樂曲。其後又加以修改(包括少量歌詞),使詞曲意境緊密配合,渾成一體,天衣無縫。由於譜成進行曲,鏗鏘激昂,唱起來有巨大的感染力和鼓動性,廣大戰士更受到激勵而倍添鬥志。樂曲很快傳遍全國,甚至延伸至東南亞抗日戰場,成為大家最愛唱的抗日歌曲。
一九四九年九月,籌備建國事宜的全國政協委員為國歌的選擇花了不少氣力,曾對六百多首歌曲加以審度,均不滿意,最後大家看好《義勇軍進行曲》。不過有人認為新中國誕生,歌詞中有「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一句與實情似有差異。經過討論,大家認為該句有「居安思危」的意義,應予以保留。若干年後,再有人建議修改歌詞,同樣不獲支持,足見國歌的曲與詞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已在全國人民心中深深扎根,我們為如此優秀的國歌而感到自豪!
香港回歸之後,學校升國旗、唱(奏)國歌逐漸普及,但仍有不夠重視者。建議教育局根據《國旗法》和《國歌法》及相關法例作出「指引」,並提供具體資料。學校應作好升國旗、唱國歌的儀式,這有助於學生國民身份的認同和家國情懷的培養,無疑是國民教育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