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理性討論中史科大綱\許真真

時間:2017-10-31 03:15:40來源:大公網

  醞釀多時的中史科第二階段諮詢,昨日正式啟動。當局在11月至明年中會收集意見,並作為修訂課綱的參考,預計最快在2020/2021年由中一級起開展新課程,逐級落實。

  「修訂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去年就初中中史科課程展開首輪諮詢,委員會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因應首輪諮詢意見,次輪諮詢將加入部分衰亡亂世內容,調整課時比例。同時建議,初中以約76%課時教授朝代更替內容,比去年首階段諮詢提出的逾60%有所增加,另以14%課時教授文化史,較首輪提出的為少,香港史部分則佔10%。

  應當指出,修訂目前的中史課綱,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主要來說,有三層意義。

  第一,加強中史教育,最基本一點在於,讓香港的青少年學生能夠了解、熟悉自己國家的歷史。實際上,之所以專業人士以及普通民眾強烈要求修改,根本原因在於,自初中中史科被取消獨立必修地位後,弊端明顯。一點也不誇張地說,非法「佔中」的發生,乃至一些青年的不當言行,例如中大學生會的惡毒辱華行為,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們對中國歷史缺乏認識,國家民族觀淡薄。

  第二,退一步來說,加強國民的歷史教育並非中國所獨有,而是通行於國際的「慣例」,世界各國,不論行何種政治制度,都非常重視對青少年開展歷史教育。美國只有二百多年歷史,但美國史的教育則貫穿於整個中小學教育。香港過去做錯了,現在應盡早回到正常軌道。

  最後,即便是一些反對派也認同,應支持中史的獨立必修課安排。社會各界應當理性表達觀點,積極建言獻策,避免陷於「泛政治化」爭論。例如,在昨日記者會上,就不斷有人在問諸如民運及「六七」事件會否列入大綱等問題。似乎在一些人眼中,這兩件事就等同於整個中史教育,也只有這兩件事才是學生「必修」。這顯然是不對的,沒有必要無限誇大個別事例,事實上,當局也沒有禁止教師教授這些內容。繼續纏繞這些問題,無法不令人質疑是否要藉故來反對中史教育。

  為青少年學生好,為香港好,為國家好,共同做好初中中史科大綱第二階段諮詢工作,是當前要務。市民不希望一個專業的教育諮詢會變成又一件政客謀私利的政治工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