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李永青報道:儘管歐美經濟已逐步回穩,可是消費者仍然「慳皮」,不大願意買貴價貨,轉為鍾情平價貨。香港錶廠商會前會長劉健華認為,目前歐美消費意欲仍呆滯,料聖誕節訂單量可望升3-5%,但單價只能保持平穩,且多為利潤微薄的平價貨天下,總之是「生意難做」。
劉健華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料今年香港聖誕節鐘表出口保持平穩,相信主要受惠於美股屢創新高,造就財富效應,料消費者較早幾年肯花錢,但經歷過金融海嘯的緊日子,美國人變得知慳識儉,估計出口價在五美元左右的平價手表將熱賣。至於歐洲市場,他直言,歐洲人對產品的要求較美國人為高,估計可接受十多美元的產品。
香港紡織業聯會名譽會長林宣武預料,今年聖誕節成衣出口值可望升5%左右,但主要是反映各項成本上升因素,業界的利潤未見增長。成衣業人士透露,現時一件牛仔褲出口價僅幾美元,利潤之低實非外界可想像,但零售價可高達幾百,甚至逾千元,故只有品牌商才真正賺到錢,生產商只係「搵兩餐」。
商會人士指出,歐美消費者為了「慳錢」,傾向購買一些平價表作聖誕節禮物,但平價表市場早被內地同業佔據,港商無力低價競爭,改為走個人化路線,例如讓消費可選擇表帶顏色。部分廠家則願作小批量銷售,採購數量可由幾十件至1000件,但條件是要付現款,且反應不俗。
該商會人士又謂:「雖然每次都只是賣百多件,且包括不同款式產品,但勝在畀現款,部分買家更長做長有,不失為另一種開源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