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華僑 回饋家鄉
莊世平青年時代,在東南亞生活多年,與當地華僑及知名人士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到香港創建南商後,更為溝通僑匯、服務華僑做了大量工作。莊世平在華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海外華僑在支持祖國解放和建設事業中,曾作出巨大的貢獻。莊世平深感為僑胞服務,為他們排憂解難責無旁貸。
僑居馬來西亞的老華僑楊扣先生,是莊世平多年的朋友,又是老鄉,素來對莊世平十分敬佩。1982年,他向莊世平表示,願意捐100萬元為家鄉建設一個項目。他說:「我老了,眼花了,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有勞你幫忙物色個項目了」。莊世平爽快地答應,並很快把信息反饋到家鄉有關部門,又專程返回家鄉與縣負責人溝通情況。初步確定項目後,轉告楊先生。老人十分高興。之後,莊世平多次往返,審定圖紙,檢查施工質量。1984年秋,由楊先生捐贈的五層圖書館大樓落成。1985年,已90高齡的楊老專程回鄉參觀。他撫摸着「楊扣先生贈建」的石刻,老淚縱橫,激動異常,對在場的領導說:「我僅僅是出了點錢,地是政府的,力是世平出的,怎能將功勞歸在我身上?」
泰國盤谷銀行董事長陳弼臣,經濟實力雄厚。莊世平邀他回鄉,並向有關部門傳送信息,希望共同做好工作,還特別提示,陳要察看祖屋、祖墳。1983年底,陳先生一行返鄉時,受到熱情接待,場面盛極一時,令陳十分感動,當看到祖屋、祖墳面貌煥然一新,更是激動不已。陳當即表示,出資200萬元,捐建一所中學。
由華人巨富李嘉誠先生捐資興建的汕頭大學,也與莊世平先生有着密切的關係。莊身為校董會副主席,對汕大傾注了滿腔心血,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李嘉誠先生童年輟學,深切體會到學業對人生的重要。興學育才,是他多年的夙願。1980年秋,當莊世平把汕頭籌建大學,經費要向海外僑胞籌措的消息轉告李嘉誠後,李即表示願捐3000萬港元,作為第一期開辦費。自1981年李嘉誠基金會投資創建汕頭大學以來,李對汕大的捐款不斷增加,預計至2018年李嘉誠基金會對汕頭大學的支持款項將達到80億港元。
莊世平對自己家鄉汕頭特區的建設,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莊世平晚年曾擔任汕頭經濟特區顧問委員會主任,經常往來港、汕兩地,為特區建設出謀劃策。他親自主持了普寧醫院的籌建工作;普寧華僑中學的創建和普寧育才中學的籌建也都與莊世平的支持、協助分不開。
榮獲「大紫荊」勳章
莊世平創辦南商並帶領南商走了數十個年頭,一直秉承積極進取、不進則退的經營理念,在市場環境多變甚至在逆境中尋求出路,以堅定的信心和毅力,帶領南商全體員工闖過多次難關。1986年,75歲高齡的莊世平從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職位上榮休,被聘為名譽董事長,他對南商的發展和內地經濟建設的關心和熱誠一如既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翌日,香港特區政府頒授莊世平先生「大紫荊」勳章。2005年8月,國務院頒授莊世平先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莊先生並先後榮獲深圳、汕頭、揭陽、潮安等市榮譽市民的稱號。2004年,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陳慕華任名譽董事長,年屆94歲高齡的莊世平先生出任名譽副董事長。他還擔任過第二、三、四、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2007年6月2日,莊世平先生因心力衰竭在香港逝世,享年97歲。
莊世平從青年時代開始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他的許多活動都同國家民族的利益和金融事業息息相關。他數十年如一日,歷盡艱辛,堅韌不拔,愛國愛行,立場堅定。他將一生奉獻給祖國、人民和社會,卻從不謀取任何私利。他的人格魅力、智慧膽略和不畏艱險的開創精神,是海內外華人華僑的楷模。周恩來總理曾這樣評價:「潮汕為中國革命貢獻了兩個經濟人才,一個是理論的許滌新,一個是實踐的莊世平。」
莊世平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熱心公益和慈善事業,並為此不懈努力,積極籌措、募捐資金,無私奉獻和服務社會。他胸襟寬廣、為人謙厚、生活儉樸,令人敬佩,是中銀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