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忠誠的愛國僑領莊世平(中)

時間:2017-09-27 03:16:30來源:大公網

  引領南商發展進入快車道

  南商成立以後,莊世平帶領同仁勇於開拓、奮發進取,抓住時機,積極拓展,在香港的中資銀行中,開創自置銀行大廈的先河;率先開辦信用卡業務;第一個在內地經濟特區開設分行。經過數年奮鬥,使南商由一間名不見經傳的小銀行躍升為具相當規模和實力的香港本地註冊銀行。

  長期以來,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簡稱「港中行」)外,中資各兄弟行的辦公樓都是租借的,沒有自己的物業。當時一些人的觀點是「香港是中國的領土,將來回歸後,都是我們自己的,沒有必要買」。但各兄弟行往往面臨業主加租和迫遷的問題,既妨礙業務發展,也令客戶深感不便,不利增強香港同胞對中資銀行的信心。莊世平從上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呼籲:早買比遲買好!他從商業角度出發,考慮到香港地少人多,房地產日益走俏,租金越來越貴,從成本角度分析,「南商開業二十幾年,搬了五次家,始終沒有自己的大本營,長遠計劃無法實現,還被業主牽着鼻子走;業主隨意加租,租金負擔沉重,影響競爭」;從政治角度分析,有的業主不准外牆掛國旗,影響銀行員工情緒,影響市民信心,有損國家尊嚴。後經莊世平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南商終於在1977年,以5000萬港元的價格買下了位於港島中區、銀行集中地段的一座16層大廈,此舉開創了港中行以外的中資銀行自置銀行大廈之先河。隨後,其他兄弟行也陸續購買自己的辦公樓,為以後中資兄弟行組成的中銀集團的鞏固和壯大創造了有利條件。

  南商自從有了自己的根據地,事業上了一個新台階,業務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總資產、存款額、資本額都迅速增長。1979年,南商開始進入電腦化時代;1981年成立「南洋信用卡有限公司」,率先發行第一張港澳、內地通用的信用卡,初期獨自發行「發達卡」,其後加入MASTER和VISA國際組織,為今天的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奠定了基礎;1982年,和兄弟行聯合推出中銀卡,為客戶提供電子銀行服務。之後,南商在本地的分行遍布港九,還相繼在深圳、蛇口、海口、北京、廣州、大連,以及美國三藩市等地設立分支機構。

  為特區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改革開放的國策掀起了經濟建設的高潮。莊世平和南商同仁為此歡欣鼓舞,聞風而動,專門成立了中國投資諮詢部,為內地和香港有關單位及人士提供信息,牽線搭橋。

  1980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試辦「經濟特區」。翌年10月,莊世平決定在深圳特區開設分行。當時,特區建設剛剛起步,成功與否,前途未卜。但莊世平堅信特區方向正確,前景樂觀,並決心創辦特區第一間外資銀行,站在改革大潮的潮頭,做改革開放的弄潮兒。這種情況下北上開設分行,需要冒一定的業務風險,需要勇氣和膽識。此舉有人拍手稱道,也有人擔憂。經過申請,深圳市政府批給南商5000平方米土地,同時也留給香港一家英資銀行一塊土地。但後者終因信心不足,藉故推辭了。莊世平和南商同事們卻義無反顧地毅然北上,勇敢地加入拓荒者的行列。

  1982年1月,南商深圳分行在臨時租借的華僑大廈開幕。當時,深圳這個毗鄰香港的邊陲小鎮,水、電、通訊及交通等設施存在諸多問題,面臨重重困難。這樣的條件,對生活條件優越的香港同事來講,可謂相當艱苦。但他們在莊世平的關懷和支持下,並沒有退縮。

  南商深圳分行與特區同呼吸、共命運,為特區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也與特區一起成長起來。深圳分行為特區引進資金,支持了許多建設項目,包括竹園賓館、友誼大廈、深圳自行車廠、溫室無土種植廠等,對特區的金融、保險、房地產等行業有關政策的制定,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尤其是特區起步初期,各項金融法規出台之前,莊世平和南商的同事都曾提出建議和修改意見,其中包括《特區外資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特區金融管理若干問題的規定》及房地產抵押和物業拍賣的有關法規。1987年,南商深圳分行推動商品房抵押分期付款業務時,就與深圳房地產公司共同研究有關法規,借鑒香港的做法。此項業務開展後,促進了特區乃至全國房地產市場的活躍。繼深圳分行之後,南商又在蛇口、海口、大連、廣州等地開設分行,成為當時在內地開設分行最多的外資銀行之一。

  關於莊世平對特區的貢獻,廣東省的一位領導曾發表文章讚揚他「是一位忠誠的愛國者,為國家辦事,尤其對試辦特區,傾注了一腔熱血,竭盡全力,以年邁體弱之軀,不辭勞苦地來回奔波。他向我們提供的有關世界經濟動向和經濟特區的資料,難以數計」。原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也說:「我負責籌辦特區中得到了許多信息和知識,認識了許多海外朋友,多數是莊世平幫助和介紹的。在特區的建設中,莊世平起了重要的作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