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吳涵宇廣州報道:港澳媒體群訪於廣東大廈「東江廳」舉行,而東江正正是本港水源供應地,本港水資源一度匱乏,東江水可謂牽動着粵港兩地四千多萬居民的神經。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宣傳教育與交流合作處處長許金州笑言,東江水被作「政治水」、「生命水」,香港立法會亦於今年四月組成考察團來訪,他還現場展示了考察結束後,立法會致送的感謝信(見左圖)。
東江水已經供港52年,不過其水質和每年42億元的水價屢屢引發香港各界爭議。許金州介紹,立法會18位議員於4月14至15日走訪了廣東河源、惠州、東莞及深圳四個城市,實地考察了多項東江水利設施以及東深供水系統的運作,對考察結果感到滿意,打消了原本的質疑和憂慮。立法會議員在感謝信中稱,「廣東環保廳為確保供港東江水水質優良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尤其令我們印象深刻。」
許金州表示,廣東省自1993年開始就陸續制定了針對東江供港水的一系列保護機制,目前在東江流域共設有144個實時水質監測斷面,每個跨市的交界斷面均設有考核指標。
同時,廣東設立了嚴格的企業准入標準,嚴禁污染企業進駐沿岸,犧牲河源市等地的經濟發展來確保水質優良,背後的經濟損失難以計量。此外,廣東每年投入4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環保專項資金,並每年向世界銀行貸款1億元,用於東江流域保護,只為「向香港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