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孔雯瓊上海報道:內地各首次代幣發行(ICO)平台均進入清退環節,但因未明確退幣過程中的細則,目前不少ICO項目的投資方和融資平台已經就退幣條件起了不少衝突。記者了解到,部分投資者因在二級市場高價購入代幣,面臨90%虧損,而還有投資者因用幣幣交易方式,隨着比特幣價格下跌,目前亦要承擔不小損失。
昨日,有上海投資者向記者反映,稱在海楓藤數字資產管理平台購買的ICO項目,存在無法全額退款的問題。記者聯繫該負責人了解到,出現這情況並非是平台清退工作不力,而是當初投資者是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購買ICO項目,目前因比特幣價格下跌,導致投資者接受的退幣出現虧損,但部分投資者不願承擔風險,因此造成了一些糾紛。
無獨有偶,日前北京也有不少參與ICO幣的投資者來到發行方的辦公樓討要說法,他們當初在二級市場高價購入了ICO幣,最高買入價達9元(人民幣,下同),但目前發行方卻只能按照最初的0.9元清退,這也是使得部分投資者因巨虧90%而無法承受。
業內人士稱,儘管央行等七部委發布過《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但因並未明確ICO平台清退過程中的細則,因此投融資雙方就退幣無法達成一致的事情目前時有發生。但原則上是各個平台制定自己的規則,清退工作需融資平台與投資者自行協商清退,清退的項目若發生損失,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另據記者了解,ICO項目自被監管起,價格暴跌的數量不計其數,僅從9月4日《公告》發布當日來看,知產幣當日跌幅59%,基本幣跌55%,節點本幣跌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