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周一叫停初始發行代幣融資(ICO),防止不法分子透過這種途徑到處招搖撞騙。然而,除了中國和美國開始對ICO採取行動外,其他虛擬貨幣交易活躍地區,包括日本和歐洲等,仍未有任何確切的監管行動,這樣只會令騙徒轉移陣地,到其他對ICO活動仍然放任的地區繼續行騙。因此,全球監管機構不應對ICO掉以輕心,應聯手打擊,防止再有投資者誤墮圈套。
當心成為行騙手法
虛擬貨幣是今年國際新聞熱點之一。原因是年初至今,多隻貨幣都大幅攀升,尤其比特幣和近期頗受注目的以太幣表現驚人,分別漲3.5倍和48倍,令全球虛擬貨幣總市值早前曾升至1800億美元,成為全球金融市場一個焦點。即使在中國出手打擊ICO活動,其市值仍然擁有1420億美元,其他金融投資難望其項背。
隨着虛擬貨幣日益盛行,與這種貨幣有關的投資活動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先有虛擬貨幣借貸活動,繼而有近日日漸流行的虛擬貨幣發債活動等。自從年初至今,ICO的普及程度更與日俱增。
今年以前,ICO總金額還不到三億美元,但到了八月初,金額已增加至超過16.7億美元。其中,光是今年就籌得13.8億美元,年增長率超過600%。單以內地計算,今年已完成65個ICO集資項目,融資規模超過26億元人民幣。
但有關集資活動未受到有效監管,不法分子因此可以假借集資之名到處行騙,他們可以虛構出一個項目,然後引投資者上當。
歐日未有監管方案
面對這種罪行,美國證監會早前已宣布收緊對ICO的管制;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周一也發表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報告。
香港證監會昨日亦發表聲明,表示個別ICO所發售或銷售的數碼代幣可能受到香港證券法例的規管。至於俄羅斯和新加坡亦有相應的監管措施。
然而,在一些地區,尤其是已經承認了比特幣為合法貨幣的日本和歐洲等地區,至今仍未見有切實監管ICO的方案。
在中國和美國對ICO「落閘」的時候,但日本、歐盟等地仍對ICO開綠燈,使非法集資活動還可以找到生存空間,全球要完全杜絕這種罪行恐亦難矣。尤其是日本的Bitflyer目前的交易額冠絕全球,對全球虛擬貨幣的影響舉足輕重,若日本和歐洲對ICO的活動仍坐視不理,不法之徒將仍可利用ICO欺騙投資者,令更多人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