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組屋成功值得港學習

時間:2017-09-04 03:15:37來源:大公網

▼中國建築(南洋)位於馬來西亞的組屋項目 

大公報實習記者劉嘉傑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鄧莉欣新加坡報道:新加坡的組屋,總是讓不少港人「羨慕嫉妒恨」。參加范長江行動「一帶一路」行的香港傳媒學子們來到由中國建築(南洋)建造的組屋地盤,親身了解新加坡的組屋情況。

  1992年已扎根新加坡的中建南洋,在1997年已獲得A1承包商的認證。公司組屋項目部門總經理卓志文向學子們介紹組屋的類型和建造過程,他說,根據收入和家庭人口規劃,房屋類型主要分為六種,面積從36平方米至130平方米不等,「在新加坡,有八成以上的居民住在組屋裏。」因為政府的制度能保證新加坡人,只要有工作就有公積金,有公積金就能買得起房子,而且政府還有不同的購房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組屋買家必須以家庭為單位,變相鼓勵年輕人結婚。「如果你單身卻想買組屋,就必須等到35歲之後。」

  新加坡作為世界上消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卻幾乎沒有房奴,實現「人人有屋住」的組屋質量又是如何呢?卓志文介紹,當局從設計、施工和完工檢驗等階段加強把關,確保新組屋質量有保障。

  他從最初的打樁開始說起,當局已要求承包商為每種屋型建造一個示範單位作標準,以確保組屋的結構安全。此外,建築材料和設備都由政府指定,確保用料合乎規格,並使用高品質的混凝土來防止石灰剝落。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當局更會派人定期審查工序和工程進度。每間組屋落成之後,都將針對窗戶密封性、浴室排水系統、水電供應等做一連串檢驗,並且對關鍵工序進行抽樣檢查。卓志文進一步說,當局還會不斷提出新標準,改良建築方法,確保技術與時並進,務求保持組屋的高品質。

  反觀本港與組屋性質相近的居屋項目,卻經常出現質量問題,早年的轟動一時短樁事件,近期又頻頻被質疑因「趕交樓」令質素參差,造工馬虎,港府或可借鑒他國成功的經驗,加強監督力度,嚴選承建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