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拔萃資本創始合夥人及董事長孫新榮認為,「創新型人才」和「風險管理合規」是國內資產管理公司面臨的兩大挑戰
被戲稱「宇宙最賺錢公司」的工商銀行(01398)盈利能力羨煞旁人,不過曾任該行香港分行行長的孫新榮,卻早早離開這所「宇宙行」,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另闢事業藍圖。現任拔萃資本創始合夥人及董事長孫新榮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公司與世界頂級對沖基金合作,並續拓金融科技投資,隨着大中華區資產管理的「蛋糕會越做越大」,風控及創新將是脫穎而出的關鍵。\大公報記者 吳涵宇 文 圖
供職工行近二十年的孫新榮,先後擔任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副行長及香港分行行長,但在2008年選擇「激流勇退」,最終投身投資領域,夥曾任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董事總經理的馮兵、阿里巴巴部分創始股東以及三捷投資集團,於2013年成立拔萃資本,在深圳、杭州、上海設立公司,並於次年將拔萃帶來本港,成立香港拔萃,實現境內外的聯動。
瞄準大中華區 看好電商
談及合夥人的選擇,孫新榮笑稱,「對於一個專業化團隊,志同道合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要發揮各自優勢」。他表示,合夥人馮兵和阿里巴巴創始股東分別在債券固收以及電子商務領域經驗豐富,在公司的產品設計、投資策略及金融科技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提到由阿里巴巴、中國平安(02318)及騰訊(00700)聯手打造的眾安保險,屢傳年內在港上市而備受關注,孫新榮透露,拔萃資本曾於2015年參與投資眾安,投資額「上千萬美元」,明年將可取得回報。除了互聯網金融,他還看好電子商務、芯片及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會繼續關注該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在銀行浸淫多年的孫新榮直言僅對「非銀行類」公司有興趣。本次訪問恰逢四大內銀放榜翌日,孫新榮認為,大型銀行負債端強勁,在監管部門加強去槓桿和監管力度的情況下,仍能錄得良好表現,但與之相應地,中小銀行「日子非常難過」。他對內地銀行業「持審慎樂觀態度」,坦言內地銀行同質化競爭過度,缺乏特色式創新、動力不足,且在短期內難以改善,而這也成為孫新榮「跳槽」的重要原因。
強化風控 覓頂級基金夥伴
孫新榮認為人生需要挑戰,「銀行做久了挑戰性不夠」,而大中華區的資產管理市場空間廣闊,湧現出大批資管公司,在競爭愈發激烈的同時,對創新的要求愈來愈高,蛋糕亦愈做愈大,他相信「風險管理做得好、創新能力強的機構」最終將脫穎而出。
由於累積了多年海外工作經驗,孫新榮深知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但內地很多機構卻注重業務發展而忽視風控。此外,公司與諸多世界頂級對沖基金均有合作,並借香港平台和境外優勢獲得了不少資源網絡。孫新榮不無驕傲地說,合規文化、風控文化和國際化人才都是拔萃資本相較國內資管公司的優勝之處。而與境外機構相比,深耕內地的背景令拔萃在政策變化等方面更為敏感,從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建量化團隊冀實現技術飛躍
在技術方面,孫新榮指出,量化交易是全球投資行業的發展趨勢,諸如「文藝復興」這樣的頂級對沖基金已實現百分之百的電腦自動化操作,交易規模巨大,但在內地和香港尚未普及。他表示,公司已與港大及教授合作建立量化團隊,從金融數學的角度建模,並正與專業量化交易平台商討合作,冀盡快實現技術上的飛躍。
問及對公司盈利的預期,孫新榮稱,資產管理公司前期成本投入很多,包括高昂的租金和人工等等,且很多投資短期內難以見到成效,相信在2019年至2020年前後,投資效益方可突出顯現。